劉大夏是兵部尚書,看看無人應答,只得站了出來:“陛下,狼兵兇猛,成國公朱輔能征善戰,非成國公才能清剿白蓮教。”

馬文升嘆息一聲:“劉大人,成國公確實能徵善戰,但年歲已高。廣西乃是蠻荒之地瘴氣縱橫,這,不大妥當啊。”

楊廷和突然站了出來:“陛下,臣保舉吳王殿下朱厚煒進剿白蓮教!”

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殿大臣譁然!為何?陛下尚在,太子聽政,一個藩王憑什麼領兵?

楊廷和不緊不慢的講述自己的理由:“陛下,吳王年初便已西出右玉,敲打小王子濟農,和太子聯手大敗小王子,這將才是絕對夠用的。”

弘治點頭:“煒兒確實能打,楊愛卿繼續。”

“軍情十萬火急,大明地域寬廣,定國公起兵再到廣西,沒有一月不足以成行。吳王殿下率眾剿滅寧王,距離廣西咫尺之遙,這是地利。”

馬文升贊同:“楊大人所說不差,這距離確實是要人命。”

楊廷和繼續說道:“白蓮教之亂始於寧王之亂,可以看做寧王之亂的後續,從法理上講,吳王可以不必奉旨就可進剿。”

禮部尚書張升點頭讚許:“名不正則言不順,這點確實恰當。”

楊廷和猶豫一下,弘治和風細雨的說道:“說吧,這是議政,言者無罪。”

楊廷和一咬牙:“陛下生母乃是瑤民,吳王殿下可得瑤民愛戴,不會殺傷太甚有違天和。”

這個楊廷和膽子忒大!雖說萬貴妃已經逝去多年,但皇上生母之事在弘治朝仍舊是個禁忌。現在楊廷和就這麼堂而皇之的說了出來,大家不禁把目光紛紛投向弘治。

弘治沒有惱怒,卻是眼神迷離,遙望冷宮,嘴裡還在喃喃說著什麼。

“陛下!陛下?”劉健看楊廷和有些彷徨,出聲提醒。

“啊!哦,說的是啊。楊廷和,朕沒有想到你如此膽大,你就不怕朕怪罪於你?”弘治從情緒中驚醒,眼神照射在楊廷和身上,一股莫大的威壓籠罩在楊廷和身上。

楊廷和坦然面對弘治的眼神:“臣怕!但臣更怕陛下忘了出身!”

轟!群臣不禁一陣交頭接耳。這個楊廷和,到底什麼意思?真頭鐵啊,竟敢指摘陛下忘了出身?是說陛下不是純種漢人嗎?還是說為寧王張目,說陛下不配為君?

弘治眼睛微微眯起,楊廷和卻是不為所動。半晌,弘治才笑了起來:“楊廷和,說你膽大你就放肆起來?難道朕好欺嗎?”

楊廷和背心溼透,鬢角的汗水滴滴答答落下,但神情肅穆,朗聲說道:“臣無此意!陛下,今日之大明百姓億兆,漢蒙回藏瑤苗土布各族眾多。臣願陛下是大明各族的陛下,而不只是大明漢人的陛下!”

弘治的目光瞬間柔和下來,哈哈大笑:“好!朕明白你的意思了。說得好!朕乃大明各族之皇帝,非一族之皇帝!哈哈,說得好!馬愛卿,楊廷和進諫有功,該如何封賞?”

馬文升也是非常欣賞這個膽大包天的年輕人,決心推他一把:“陛下,楊廷和乃東宮講讀,可進少詹事,品階不宜過高,可為從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