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璽是專有名詞。

當然,這年頭一般人不在意這些,網上一搜,到處都是賣玉璽的,一個雕得比一個威武霸氣,刑天也是千奇百怪,隨便怎麼搞。

這在古代是砍頭的大罪。

不過,在傳統行當裡,大家還是會區分的,因為同樣一枚玉印,叫玉璽和不叫玉璽,那價值差得可不是一點半點。

同樣是兩件玉印,都是和田羊脂玉雕的,雕工也都是同一個人,玉料的尺寸、重量和雕刻內容也幾乎一樣,可一個叫玉璽,一個叫玉印,成交價格能差好多好多,甚至有可能差兩個零。

所以在行業裡,大家挺注意這個,說玉印,那就是玉印,說玉璽,就必然是皇帝用過的玉印。

嗯,這僅限於正常的交流。

如果是買賣,那就不一定了,賣家撿個破碗都恨不能說成是乾隆皇帝吃油潑面專用。

徐青仔細感受過玉璽帶給他的一幕幕幻境之後,這才仔細觀察其他資訊。

羊脂玉籽料。

料子相當油潤。

雕工極好。

印文是四字篆書“得相外意”朱文印,也就是陽文印。

整體形制方方正正,上方龍鈕是一條盤踞著的臥龍,龍頭微微前探,彷彿在觀察什麼,非常生動。

這玩意兒,真是好東西。

哪怕不是靈寶,也能賣到上千萬的價格。

因為這是乾隆的,而且是乾隆用過的,故宮好多名畫名字上都有這個印文。

印文是印文。

印章是印章。

據統計,有據可查的印章,乾隆就有一千多枚。

但這些證據都是乾隆留下來的印文。

至於印章本身,還存世的卻不多,說著說著面世的不多,要麼損毀了要麼丟失了,反正市面上極少能看到真正的乾隆個人印章。

好東西啊!

可惜,這東西見不得光。

要麼自己藏起來偷偷欣賞,要麼交公。

交易?

被抓到可不是那麼好交代的。

官方有些事兒不會管,但有些事兒管得很嚴格,玉璽這種東西就管得很嚴,跟帶銘文的青銅重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