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搖搖頭:“這是山流水的料子,不夠潤,雕工倒還可以,但跟價值五萬塊的東西還是有一定差距,你看看這個刻痕,太糙,都能摸著砣刀留下的線條,拋光也一般般。”

說到這裡,總結道:“最多兩萬塊,超過這個價,就不值當了。”

老劉有點生氣:“青子,真當我什麼都不懂呢?這可是清中期的東西,品相還這麼好,換個地方輕鬆松賣到五六萬,要不是你人不錯,我根本不會拿出來給你看,我打算送拍的,知道嗎?”

徐青瞟了老劉一眼:“就你還送拍,知道拍賣行的大門朝哪兒開麼?別說你沒有去店裡問過價啊。”

這些擺地攤的又不傻,既然看出來是好東西,必然會先去古玩店裡問問價,能買個不錯的價格那自然最好,價格不理想,也能根據古玩店的出價反推這東西的價值,在地攤上兜售的時候也能做到心裡有數,討價還價的時候心裡也有底。

所以他這麼一說,老劉瞬間臉紅:“嘿嘿嘿,忘了你在古玩店裡幹了那麼久,嘿嘿,不過兩萬塊真不行,這牌子的品相這麼好,再加點。”

“加兩百。”

“兩百咋好意思拿出手啊?這年頭兩百塊能幹點啥?”

徐青輕哼:“二百塊在勞務市場能找到一個壯勞力給你幹一天力氣活兒,二百塊在鄉村小學能讓一名小學生吃一個月的飽飯,二百塊在……”

“好了好了,二百就二百,至於這樣教訓我麼?”老劉急忙擺手:“給錢給錢。”

結賬。

不用打包。

徐青直接把那隻提籃仙子和田玉牌掛在脖子裡,拎著粉彩盤子繼續轉悠。

偶爾碰到熟人還閒聊幾句。

直到碰到石大海:“掌櫃的,我可算超了你一天。”

石大海呵呵一笑,目光在徐青提著的袋子上掃了一眼:“有收穫?”

“嗯嗯。”

“什麼東西?”

“一個乾隆年間的民窯粉彩盤子,畫工相當不錯。”

“哦?多少錢拿下的?”

徐青伸出巴掌。

“五百?”

“嘿嘿嘿,是的。”

“不錯不錯,又撿漏了,”石大海笑呵呵地打趣道:“不過我看你容光煥發的樣子,應該還有大收穫,別藏著了,我幫你瞅瞅。”

“嘿嘿,就知道瞞不過您老人家的法眼。”

“快點,別墨跡。”

“好嘞,”徐青小心翼翼地摘下那隻玉牌遞過去:“您老可小心點,萬一摔了,得拿您那寶貝紫砂壺賠我。”

“哦?”石大海的眼睛亮了起來,拿著牌子正反面看了幾眼,越看越欣喜:“這牌子不錯啊,真不錯,好東西,玉質雖然差了點意思,但雕工太漂亮了,嘖嘖,這個造型設計,高手啊,一般工匠可做不出這麼精細的變化,漂亮,多少錢收的?”

“您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