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眠之地其實不僅是指埋葬的穴位,更是埋葬之地的山勢還有山形有關的。書中有云,「風水之中,山有山勢,千尺之外,山勢顯露,吉凶有所不同。」

楊家老爺子給我寫的這處地方在長白山山脈的一處山峰的半山腰。

車子停在了山下邊,我告訴司機可以回去了,我自己上山就可以了。司機沒說什麼,直接開車離開了。

現在雖然是秋季,但是長白山上已經有些冷了,路上的時候我考慮到了這點,特意買了厚的衣服和吃食還有帳篷。

地方雖然有了,但是要到那處地方可不是一下就能到的,需要翻過幾座山峰才能到那處山峰的跟前。

站在連綿起伏的山脈跟前,我頓時覺得自己相當的渺小。緊了緊身上的揹包,我毅然的朝著山上走去。

長白山也算是旅遊勝地,因為不願意被人看到,所以我選擇一條沒有人跡的小路。

開始的時候小路還算是不難走,不過越是往上走,路逐漸的沒有了,山勢也變得陡峭了起來。

好在我是練過功夫的,這對於我來說不算什麼。當天晚上,暮色臨近的時候,我停駐在一座山外。

可以說這裡的空氣質量非常的好,能見度也很高,加上今晚的月亮也比較亮,可以說視線毫不阻礙。

我站的這處在長白山山脈中也算是怪異和獨特了,這座山的山勢比較呆板,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座山幾乎沒有任何的起伏變化,從低到高的坡度也非常的笑,甚至給我的感覺是這裡根本不是山,而是一個大土坡。但是他的大小河坡度,卻是超過了尋常的土坡的極限。

從楊老爺子給我畫的地圖可以看的出來,這個地方就是入口了,而且當時楊老爺子說過,站在這處山頂之上,可以看到後邊的山脈。這也是我為什麼要選擇停留在此處的原因了。

站在山頂之上,的確可能看到不少的山峰,這些山峰有遠有近。突然,我的目光落到一處山峰處,那處山峰好似是一頂倒扣著的帽子一般。這在山形上被稱為冠。

冠之山,代表昌盛。冠山在葬經上有云,「冠山風水,牛臥馬馳,鸞舞鳳飛。」

我看著那些山峰,心裡不由的安定了下來,看來楊老爺子說的沒有錯,那裡就是牛眠之地無疑了。

不過,這件事現在高興還有些太早,因為山越是吉,則代表穴越是森嚴,越是離那裡近,危險越大。

在這個地方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亮的時候,我朝著那處山走去。

在天黑的時候,我到了那處冠山跟前。

吃了一些東西,這次我沒有停下來休息,直接朝著山上爬去。

冠山的山路比較的平坦,不過因為山太高,太大,等我到了半山腰的時候,已經差不過過了兩個小時的時間了。

一輪圓月掛在頭頂之上,把此處照的異常的亮,我的影子也把拉的很長。

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我腳下居然是鋪滿了青蔥從草皮。要知道現在這裡已經很冷了,別的地方的草早就變成了枯草了,這裡的草卻是綠油油的。

站在這裡朝著別處望去,讓我更加的吃驚的是,我來時的那座山就好似一道屏風一般擋住了這裡。

把龍氣兜住,同時有擋住了外邊的煞氣,這裡當真是一處好的風水寶地。

不過,這埋屍之地又在哪裡,就要靠風水上的本事了。

將近百年過去了,那墳包早就不復存在。不知道是後人沒有過來祭拜的緣故,還是先人故意不留墳包。

反正是在這裡沒有看到什麼墳包,只能是靠著風水術來找尋埋屍之地了。不過這對於我來說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畢竟回龍觀一脈在風水造詣上可是勝過很多的門派的。

這裡是冠山,形如帽子,五行之金也,唯有挨著水才能為穴也。所以,只要在周圍找到有水源的地方,然後順著水源找到出水口的位置,那裡就是了。

從身上把羅盤拿了出來,把羅盤放於手中,羅盤的指標慢慢的趨於穩定了。我看了一眼羅盤上的指標,心裡立馬有了計較,這水應該是北邊。

把羅盤收了起來,我朝著北邊走去,前邊的灌木多了不少,腳下的泥土也逐漸的變得溼潤了起來。

差不多也就走了大概有半個多小時作用,腳下的山開始變得傾斜了起來,在走了一段後,前邊變得空曠了起來,然後有水聲傳了過來。

很快,在月光的照射下,一條潺潺的小溪出現在我的眼前。那小溪的水十分的清澈,而且水中有石塊錯落,月光照在小溪中,小溪中泛起了粼粼的波光。

再次把羅盤拿了出來,早周圍走了一圈後,最有我把目光定在離溪水兩米遠的空地處。

站在那處空地上,我感受了一下週圍的生機,的確要比其他的地方生機更加的濃郁。看來,找的地方是沒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