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眾人吃過飯後,李長恭便讓眾人收拾行囊繼續出發。

而此次李長恭要去的地方也不是別處,正是與中陽縣相鄰的潼隆縣。

一路無話。

天至下午時,一行人便來到了潼隆縣縣城之外的官道上。

李長恭邁步走出馬車,在責令馬伕停車後,便開始左右環顧。

官道上,來來往往的商賈眾多。

李長恭一一望去,最終亦是在官道的另一端看見了一張熟悉的面孔。

他想也不想,招手呼喚道:“孫掌櫃!”

所謂孫掌櫃,無外乎是與李長恭交情頗深的那個布商孫北琮了。

潼隆縣正是孫北琮的老家。

此次李長恭過來亦是第一時間給他傳了訊息。

而聽聞李長恭過來的訊息,孫北琮也是立馬便領著一種隨從跑到城外等候。

此刻聽聞李長恭的話音,孫北琮面上一喜,隨之便領著眾人朝這邊走了過來。

“李東家!”

孫北琮對李長恭拱了拱手。

李長恭笑著道:“實在不好意思,路上耽擱了一會,讓孫掌櫃久等了。”

“哪裡哪裡。”

孫北琮也笑著說:“實際上我也剛來沒多一會。”

“再者,中陽距離潼隆路途近百里,我都已經做好了等您到天黑的準備了。”

這話說的巧妙。

首先用剛來兩字緩解了李長恭的尷尬。

隨後有用等到晚上這句話表明了自己對李長恭的心意。

聽聞此言,李長恭心中也頓覺心中暖和。

而孫北琮接著說道:“此處不是說話之所,我已經在城內酒家備好了酒宴,咱們進城再聊。”

說完,孫北琮便領著一種隨從在前引路,領著李長恭等人進入了潼隆縣城之內。

潼隆縣與中陽縣皆隸屬於范陽郡管轄。

而對比兩者的地理位置,中陽縣甚至還也比不上潼隆縣。

畢竟,潼隆縣出門就是真正的陽關大道。

不論是大靖與北戎互相之間的來往也好,爆發戰爭時輸送兵源糧草都要從潼隆縣過。

而佔據此等絕佳的地理位置,不論如何說都要比中陽縣發展的好才對,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街道上不僅人數稀少,亭臺樓閣更比不上中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