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2頁)
章節報錯
考慮到沉樹人遠途舟車勞頓回到武昌,當晚已經非常疲憊。
方以智把如今的北方戰局危境闡述清楚之後,倒也沒耽誤他休息,就先告辭了。
至於李自成擊敗楊嗣昌孫傳庭左良玉之後的連鎖反應、朝廷對湖廣督撫的新要求、沉樹人該如何應對,這都是後話,過兩天再慢慢捋也來得及。
臨走之際,方以智只是留下一句話:“雖然楊閣老已經兵敗,但這事兒肯定不算完,楊閣老之前已經兩次派人來武昌催你出兵。只是你行蹤不定,帶兵在外,所以沒知會到。
而我怕你跟張獻忠殘部交戰正在緊迫之際,就裝傻充愣沒派人去找你,只說我也不知你兵馬現在何處,讓楊閣老自行派人去長沙等地找,這才錯過了。如今你既回武昌,一兩日內,定然需要給楊閣老一個回報。”
沉樹人對於這個要求,倒是並不意外,稍微琢磨了一下,就回過味來了。
哪怕楊嗣昌想提攜他、庇護他,但李自成的事兒,絕對不可能就這樣算完。哪怕將來楊嗣昌死了,崇禎也絕對不會僅僅要求孫傳庭一家、獨力撐持對付李自成。
李自成已經號稱擁有戰兵三十餘萬了,此戰勝利之後,兵馬只會繼續擴充,又豈是剛剛恢復權力才半年的孫傳庭打得過的?
所以,崇禎肯定會要求湖廣地區的督撫繼續出力。
更何況,楊嗣昌此前按兵不動,一直等著李自成頓兵堅城之下、被消耗到兵疲意沮之後再尋求決戰,這個建議正是沉樹人給他出的。
就算這次的決戰失利,跟沉樹人沒關係,而是要歸咎於“三方輕敵冒進,沒等沉樹人幹掉張獻忠主力、回兵北上會師後,合兵一處再戰”,
但沉樹人說過的那些“神預言”,還是要想辦法驗證一下。如此才好理直氣壯徹底把鍋甩出去。否則人家一句“你行你自己上上看啊”,就能懟得沉樹人沒底氣。
尤其這個節骨眼上,賀人龍被殺了,連左良玉都服軟硬著頭皮上、狠狠打了一仗,損失了不少嫡系兵力。要是沉樹人什麼都沒表示,豈不是他連賀人龍、左良玉都不如?以後還怎麼收攬天下人心?
或許崇禎也就是趁著賀人龍剛被殺的餘威,最後威懾一把擁兵督撫。這一波過後,崇禎就會徹底失去對地方的節制能力。但正因如此,沉樹人愈發要好好應付,不能往槍口上撞。
當然,具體怎麼證明自己對大明的忠心、肯為大明出力,證明到什麼程度,這就要沉樹人自己想辦法了。
冒險的事情肯定不能做,容易傷筋動骨的代價也絕對不能付。
只要能找回場子,面子,宣佈己方獲得了一場大勝,哪怕沒有對李自成造成決定性打擊,在崇禎那兒也就能交代得過去了。
崇禎其實需要的也就是一個面子,他和李自成就好比是小孩子在互毆,只要最後一拳是崇禎出的,也打中了對方,就暫時能湖弄過去。至於這一拳傷害有多高,外人也不知道。
……
沉樹人懷著重重心事,歇息了一夜。心思太多,讓他睡眠質量很不好,第二天很早就醒了。
方以智和方孔炤等方家人,還可以在武昌盤桓一日,讓方孔炤交代一些他入獄期間家中的安排。
沉樹人卻沒這個閒心再跟方家人耗著,於是一大早去最後見了方孔炤一面,表示他有什麼想法,將來再讓方以智轉告他好了。他要急著去一趟襄陽,面見楊嗣昌,聽取楊嗣昌最後的吩咐。
方孔炤得知後,也沒留他:“這是該當的,賢侄當初進入仕途,便是楊閣老機緣巧合提攜之故吧。我輩讀書人以君子自居,自當知恩圖報。
據我所知,楊閣老原本就重病纏身,如今又軍旅勞頓,連遭打擊,怕是命不久矣,你聽聽他的交代,看看後續如何自處,也是好的。
畢竟你在湘南的兵馬,已經有一部分班師回來了,沒有繼續越境追擊張獻忠。你當初抽回兵力,本意目的就是兌現對楊閣老的許諾,‘請他寬限三月,待打疼了張獻忠,解除其對湖廣的威脅,就回兵助戰李自成’。
若是如今回都回來了,卻沒點動靜,也不好交代。如果被朝中御史言官說你兩邊都畏葸不前、養寇自重,那可不是小事。
要堵天下悠悠眾口,張獻忠李自成你總得打一個,放棄打李自成,就得追擊張獻忠絕不鬆口了,陛下不會由著你無所事事的。”
沉樹人聞言,也是點頭受教:“小侄也有類似的想法,聽世叔如此剖析,倒是心中愈發明朗了。確實,至此多難之秋,總得確保自己的兵馬始終在對付至少一家流賊。
要是誰都不對付,坐地自守,會被天下人指手畫腳的。既然做到了督撫,就沒有獨善其身的道理。”
哪怕只是為了擺擺樣子,也必須擺。
否則,你追張獻忠追到只剩幾千騎兵,卻不追了,這算什麼?只因為他進了貴州,就算了?
這算是一個藉口,但不充分,還是容易被人嚼舌頭,說是“養寇自重,養肥了再殺”,甚至是“縱賊為先驅”。
所以,追張獻忠暫時中斷,必須有一個過硬的藉口——如果不是楊閣老這邊實在危急,河南實在危機,逼著我儘快增援河南戰場,咱會放過直接乾死張獻忠最後一口氣的機會?咱早就把張獻忠人頭帶回來了!
……
沉樹人簡單處理了一下武昌這邊這幾個月積累的大事,點撥分派一番,當天就匆匆策馬北上,兩天後就火急火燎趕到襄陽,幾乎是策馬日行三百里。
而楊嗣昌此刻也已經再次、徹底失去了對兵敗後的左良玉的控制,幾乎是只帶了一些親兵,狼狽逃回襄陽暫住,苟延殘喘。
南陽府依然還在朝廷手中的那幾個縣,以及鄖陽府、西安府的商洛地區,如今都在左良玉的控制之下。
而兵敗之後的左良玉,已經徹底閉門不出,誰的調令差遣也不聽了,只是性情大變,如同李自成一般瘋狂抓壯丁擴軍。考慮到他剛剛折損了幾萬人,也沒人敢再對他施壓,唯恐真把他直接逼反。
朱仙鎮之戰,或許就是左良玉最後一次無條件聽命於崇禎,吃了大虧之後的他,就發誓再也不聽亂命,誰勸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