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情緒多餘(第1/2頁)
章節報錯
是就此分手還是重歸於好,全在陳耳東的一念之間。
若要挽留,不難,只需道個歉,但他和葉栩觀念上的衝突,是兩人繼續交往下去的癥結,且很難調和。
陳耳東始終認為,人一旦過了十六歲,思維方式就已成定式,他特別不相信雞湯文裡所說的僅憑几句道理就能改變一個人的說法,所以他從來不會在人性上去對任何人說教。
葉栩去了洪棠家,閨蜜的作用就是在你需要安慰的時候,不問緣由的陪你發洩,孰是孰非是最不重要的事,至於未來怎樣,發洩完再說。
這正是葉栩最需要的陪伴方式,也是她覺得陳耳東做得最不好的地方。
在野蜂時,她和同事有了爭執,告訴陳耳東之後,本以為會和她同仇敵愾,結果陳耳東卻跟她一本正經的分析對錯,就像事不關己的局外人。
雖說分析的沒有錯,但女人想要的和男人給予的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
過於理性的人是孤獨的,甚至在有些時候會令人反感。
陳耳東之所以沒有選擇幫葉栩指責同事,是因為他認為罵人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
就像他把一切情緒定義成多餘一樣,何為多餘?好情緒壞情緒都是多餘,對結果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罵人等於宣洩,宣洩是個人無法排解情緒時才會使用的方法,而他排解情緒的能力高於普通人,更加不需用藉助外力。
經過這幾些年的浮浮沉沉,喜怒哀樂在他身上愈加的不明顯,他時常會琢磨這些東西,並總結出一套理論。
這套理論叫做情緒無用論,核心是壞情緒會讓人消極頹廢,好情緒則會讓人浮躁自負,所以最好的狀態就是沒有情緒。
即便情緒出自於本能,陳耳東也無法無視本能,但自打他總結出這套理論後,每當有了情緒,他總是第一時間去人為的剋制,久而久之,他情緒出現的頻率都比常人要少了很多。
陳耳東的冷,熟悉他的人或多或少都感受過,但真正瞭解他的人也知道,對於他在乎的人,他總是默默付出。
就如同去蘇梅前鄒雪瑤在他家裡的那場哭鬧,嘴上說一百句好聽的,不如直接讓她在家過度幾日來的有用。
再往前借給付華勇那二十萬,他甚至受不了付華勇的感謝,因為他不需要。
可偏偏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聽好聽的,喜歡共情,卻忽略了一聲不吭的人所做的事。
陪葉栩發洩完,洪棠家的茶几上已經擺了好幾罐空空的啤酒,兩個女孩兒酒量都不錯,這點酒還不至於影響神志。
「真的分手嗎?如果你決定了,明天我就去幫你搬東西,咱倆住。」洪棠軟綿綿的靠在沙發沿上說道。
葉栩拿著輕飄飄的易拉罐往嘴裡抖了抖,只跑出兩滴酒,放下易拉罐,她說:
「看他吧,如果他來找我,我會原諒他,至少他心裡還有我,如果一個電話都沒有,那就分了吧。」
「我也認識一些年紀比較大的男人,但也挺有血有肉的,你說他是不是有什麼毛病?」洪棠好奇的問道。
「可不是嘛,我有兩個哥哥跟他差不多大,人家多正常,就連他的朋友杜哥,雖說有些老派,但我看他對他老婆就和陳耳東完全不一樣。」葉栩悻悻的回道。
葉栩是心慌的,她的出走無非是想給陳耳東一個下馬威,但真要分手,她捨不得。
她擔心第二天陳耳東真的不來找她,她可以在洪棠面前說若是不聯絡就分手,但真正被她言中了,她可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