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氣氛很沉重,有一種壯士斷腕的悲壯。

在座的都是資產雄厚的大老闆,投資最少的邵中一也拿了五千萬出來。

沒有人投資是為了少虧當盈,可近三年的付出卻極有可能面臨顆粒無收,這種憋屈,沒有親身經歷人根本體會不到。

童嶽岷想對陳耳東撒氣,可說到底,這個專案是他最先發起的。

如果沒有陳耳東的介入,他的下場就跟現在第一家施工單位一樣。只是不說他兩句,心裡總歸不舒服。

“小陳,是你口口聲聲說拿地拿地,現在地拿不到了,還要我們虧這麼多錢,你必須給我們個說法!”童嶽岷發作了。

“童總,現在不是怪我的時候,麻煩您先通知工人停工,我好叫人開始運作。”陳耳東嘴上客氣,臉上卻沒了從前那般恭謙。

“小陳也不容易,好歹能想到這麼一個斷尾求生的辦法,總比我們全搭進去強。”胡修發話了。

他是四人中相對樂觀的一位,他的生意一直很穩定,心態也就更好。

做市場的,無論餐飲界如何改朝換代,食材總會有人買,市場就始終存在。

“還不知道貸款貸得下來不?”邵中一嘀咕了一句。

“各位老闆,這個方法只是以防萬一,岷江鎮不會欠錢,只是可能會延期,我們還是要相信政府。”

“小東,如果貸款下不來呢?”鄧香香問。

“鄧總,我們現在只有兩條路,要麼等岷江鎮按時付款,要麼提早做準備從銀行先拿一筆錢,貸不貸得下來,現在都只能試一試。”

“你找的那個公司要收多少錢?”童嶽岷問。

“兩個點。”這是朱達給陳耳東提出的報酬。

陳耳東打算把實際情況向岷江鎮攤牌,如果年底不能償還本金,至少要幫他們支付利息。

按照合同條款,如果岷江鎮沒有按時付款,本身就是要負擔違約金和滯納金的。

四位投資人同意了這個方案,鄧香香和童嶽岷各派了兩名員工專門配合陳耳東和銀行走貸款流程。

陳耳東心思細膩,他明白,如果全面停工,也是一種違約行為,而且會影響工程進度。

整個專案已經完成了80%,收尾時栽跟頭未免得不償失。

陳耳東讓童嶽岷先停工一週,這一週之內銀行會派人做盡調,一週後只能陸續復工。

如果全面復工,對岷江鎮便沒了威懾力,他還要以此和岷江鎮談條件。

安排妥當後,陳耳東開始了最後的奮力一搏。

葛福和何平在辦公室等來了陳耳東,鎮裡的財政狀況他倆心知肚明。

他們並不是存心要欺騙企業,BT專案本來就是基於政府資金短缺而衍生出的新型合作模式。

上面要政績,不斷下達建設任務,基層單位即便困難重重也必須執行到位,這是當年國內地方政府做專案的普遍現象。

葛福左右為難,一方面理解企業方的情緒,另一方面,若是沒能按時完工,從雙華縣到錦城,層層處罰絕不手軟。

葛福說:“陳經理,資金的事,鎮裡一直在想辦法,我們跟縣裡彙報了很多次,但眼下確實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