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這篇日誌在陳耳東的朋友圈裡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曾經高調的陳耳東在經歷了騙局之後,有點銷聲匿跡的感覺,他的空間許久沒有更新了,關注他的人都認為他就此一蹶不振。

在網路尚不發達的09年,大部分人都羞於表達,或者說缺乏表達的通路,大家更習慣點對點的溝通,自己的私事很難搬上公共平臺供人品評。

若非要說當年的自媒體,也就是qq空間和部落格,但其更多的作用被侷限於文字和圖片的記錄。

在看到日誌的人當中,震動最大的當屬陳耳東身邊最熟悉的那幾個人。

沈佩的感覺是難過,她和陳耳東之間可留存的念想除了小寶也就是大耳了。

從第一間商住樓的小屋到後來的寫字樓,都有沈佩一磚一瓦的記憶,即使再也沒有去過大耳,但她閉著眼睛都能說出最早那間辦公室裡的陳設。

她想給陳耳東打電話關心一下,但于波卻成了一道阻攔,如果再和陳耳東聯絡,只會加深她的負罪感。

韓卿瑜是欣慰,她和陳耳東的時間點似乎不太對,戀愛之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災難。

其實災難並不可怕,她對陳耳東的心灰意冷全部來源於事發之後他的失常和失控。

她依然喜歡陳耳東,至少他倆的分手過於草率,韓卿瑜也並沒有給彼此的關係蓋棺定論。陳耳東的這一舉動,是復甦,有了復甦也就有了希望,韓卿瑜開始了新的期許。

林大器看完,對著電腦說了一句牛逼。他是最瞭解陳耳東的人,自然知道他此舉的深意,因為他也是唯一知道陳耳東準備當游擊隊自己接活的人。

不過,敢在空間親承失敗,林大器真心佩服,至少他永遠做不出來這樣的事。

炒作算是成功了,有些人為之感動,有些人欽佩有加,落到實處就是給陳耳東業務。

但百密總有一疏,當這些人開始給他推薦業務的時候,他們才發現了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沒有公司,如何籤合同?如何開發票?

陳耳東沒有經驗,他並不知道公司可以不經營,但不需要登出,一個朋友就這個問題好好給他上了一課,可為時已晚,大耳已經沒了。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杜宇的電話來了,陳耳東以為他和其他人一樣是看了日誌打過來關切的,接起電話才反應過來,他和杜宇沒有加qq。

“東東,我想起一件事,你公司不是登出了嗎,那我朋友那單設計的發票你怎麼開呢?”

杜宇完全不知道陳耳東的日誌,也更不知道他正在焦慮公司和發票的事。

“杜哥,你也趕的是時候,我正在發愁呢。”陳耳東悶聲道。

“哈哈,不用愁,我就是跟你說一聲,我手上有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註冊了以後沒怎麼開展業務,但證照是齊的,要不你就拿這個去開發票,回頭我讓餐飲這邊的會計去稅務局領一本發票。”

杜宇想起大耳登出時,便有了把自己手裡這家公司拿給陳耳東用的打算,但他是個行事相對沉穩的人,萬一陳耳東有所準備,那他反而唐突了。

年紀越大,心思越多,成年人的世界羈絆太多,連助人為樂都無法理直氣壯。

“杜哥,你簡直就是活神仙,玉皇大帝派你來救我的嗎?哈哈”這個訊息令陳耳東振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