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創業伊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創業開始了,陳耳東和林大器四處奔走看辦公室,沈佩也沒閒著,幫他們在二手市場淘辦公傢俱另外配置電腦。
她本想悄悄買一組新的傢俱當作陳耳東新公司的賀禮,但陳耳東太瞭解她了,一早就打了預防針,安排她去二手市場勤儉持家,還給了預算的範疇,生怕沈佩自掏腰包抬高標準。
他們給公司起了個名,叫大耳傳媒,一方面取了各自名字中的一個字,另一方面大耳有敏銳、汲取、包容的寓意,象徵傳媒公司的理念,而且這個名字在那個年代還算很有個性,所以在工商局的核名也很快就透過了。
辦公室最終選在了一棟商住樓,純寫字樓租金高物管貴,還是商業用電,對於剛起步的他們來說,沒有必要,商住樓雖然看上去沒那麼體面,但各方面費用都便宜不少。
這間辦公室之前是一家小型商務公司在承租,有簡單的辦公裝修,兩間房,一間辦公另一間可當會議室和會客用,小公司沒那麼講究,每個區域都是多用途。
兄弟倆分別從家裡申請了三萬元的啟動資金,一半用於房租和置辦,另外一半作為流動資金,人生中第一次計劃經濟,一分一毛都寫在賬本上,記錄著他們的開辦成本,整個過程,感受頗深。
不得不說,沈佩的審美是很有水平的,她在二手市場挑選的辦公傢俱以及一些擺件完全就是文藝青年的最愛,加上林大器的空間構建能力,小小的辦公室經過軟裝搭配和佈局,設計感十足,即便接待客戶沒有高階大氣的門面,但只要踏入這裡,至少你會相信他們真的是做設計的。
2006年7月24日是開業的日子,沒有花籃和道賀的客人,唯一的開業賀禮是沈佩強行贈送的綠植,她希望公司能夠生機勃勃,陳耳東沒有拒絕,三人在餐館買了幾樣小菜和啤酒,就著時下流行的音樂,慶祝大耳傳媒開業大吉。
“我想採訪一下二位,第一次當老闆感受如何?”沈佩學起了記者的模樣,她首先問的林大器。
“哎呀,也沒什麼感覺,就是爽,哈哈哈!”林大器很亢奮,邊說邊用目光把辦公室掃了一遍,他很滿意這間小屋子的氛圍。
“那你呢?陳總?”
“我們一定會做好,這就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陳耳東有些答非所問,帶著一絲感性自言自語。
“對了,你倆怎麼分工呢?要先說好啊,要不然以後工作起來會混亂。”沈佩認真起來。
“我就做設計啊,陳老闆出去跑,他臉皮比我厚也比我能說,然後文案歸他。”
“嗯,可以,我們的設計任務肯定最重,大器就在公司專心幹活,對外的事我來,要寫方案什麼的我再回來寫。”陳耳東表示同意。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準備去哪兒找客戶呢?”沈佩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公司的立足之本,他們還沒有正式的討論過。
“明天大器先把LOGO和名片做了吧,我們先從同學親戚那裡下手,宣傳一下,讓他們幫我們留意業務方面的事,然後我們抽空去寫字樓集中的地方掃樓發名片,廣撒網,應該會有點效果。”
“還是陳總考慮的周到,就這麼定,也別明天了,一會兒晚上我就做把LOGO做了,明天你們看看提提意見。”
“你能不能行啊,你還喝了酒。”
“那肯定行啊,成龍喝了酒能打醉拳,我喝了酒靈感簡直如泉湧!”
年輕人創業就是這點好,幹勁十足,雞血期恨不得一天能做一百件事,林大器陶醉在這愛不釋手的小辦公室無法自拔,連家都不想回,只想沉浸在這裡做設計,還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做的設計,當興趣和工作一致的時候,設計師的幸福感最強。
開業的第一週,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陳耳東和林大器外出掃樓,陳耳東透過市場調研選取了五個廣宣需求較多的行業,然後找到了寫字樓比較集中的幾個區域,有針對的去陌生拜訪。
其實掃樓對於以軟廣告為主的廣告公司來說,意義並不大,反倒是那些有美工裝置的美工部更符合客戶的需求,但對於初次經商的新人來說,在沒有其他業務拓展渠道的時候,這是他們身體力行能做到的成本最低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