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六日上午,徐清風在城隍廟前誓師之後,砍了兩個關押了一個月的盜匪頭子祭旗,然後就帶著五十個捕快和五百個訓練了半個月的民勇出發了。

縣衙的事情,交給了陳主簿,他還特意派了兩個師爺幫助陳主簿。

這一段時間也沒有別的事情,主要就是收糧食,再把糧食送到邊關去,還有就是把糧倉裡的陳糧賣掉,放入新收的糧食。

城外的那些罪民,早已準備馴化得很聽話了,他們會自覺的把糧食送到縣城來,縣衙需要做的就是對照他們的田地,按照正常年成的收成來計算他們的上繳,驗看他們的糧食有沒有曬乾,然後過秤,扣掉水分。

要到每一個田間地頭去收糧食,人力成本比較大,不是縣衙能夠支撐得起的,還得帶上邊軍過去收繳。

可是邊軍一動,就得要給出報酬來。

也就是開始幾年那樣做,後面看著那些罪民都給馴服了,也就按照慣例給一個預估的數額,讓他們自己送糧過來,這就節省了很多成本。

當然也會有瞞報的,不過數量出入不大的話,他們也不會去田間地頭認真的核實——那同樣需要比較大的人力成本,有時候人力成本比追繳的那些瞞報的糧食還要大得多。

那就沒必要了。

只有數額差距比較大的時候,才會拿著田畝冊籍出城,一個一個的核對。

尋常時候,就是在水分上多扣一些,缺掉的糧食就補上來了。

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徐清風沒有那個必要為這樣的事情耽誤了自己入山剿匪的機會。

秋天天氣已經轉涼,雨水相對也較少,山上的野草慢慢枯萎,路也更好走一些。

這是剿匪的最佳時機。

而柳青降臨的那隻八哥,更是一路隨行。

他選擇降臨於一只八哥身上,是為了更好的傳遞訊息,讓官兵更好的掌握盜匪的情況。

雖然他現在已經可以直接降臨在成年人身上,可是耗費的神力對他來講還是一個比較大的負荷,而且偵查訊息也不如一隻可以飛翔的八哥更有效率。

八哥這個神使的身份,更是神蹟的展示,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城隍這個神靈的存在。

古木縣這邊的的盜匪都已經肅清,這一次他們去剿匪,得經過別的縣域。

不過在出發之前,徐清風已經將這件事情知會了另外幾個縣,並且得到了同意。

——那幾個縣雖然自己不願意出兵剿匪,但有人願意這樣做,他們也不反對。

反正有損失也是人家的損失,跟他們無關。

他們覺得進山剿匪不可能成功,但是,古木縣這麼弄一下,怎麼也能滅掉幾個盜匪,還能讓那些盜匪們收斂一點,也是好事。

前段時間古木縣剿滅盜匪數百人,受到了州城的褒獎,讓另外那些縣當官的都有一些不滿,覺得那個徐某人太喜歡錶現了,弄得他們都不好看。

這一次剿匪失敗,就會成為小金州官場的一個笑話,弄不好斷送了他的仕途。

那大家就有得樂了。

萬一成功了,對他們也沒有損失。

以後沒有了盜匪的侵擾,地方上的老百姓可以安心的生產,算起來其實還有一些好處。

成功是好事,失敗也是好事,那他們就沒有阻攔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