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本來是準備在徐清風中了進士之後就離開的。

那時候他以為中了進士之後就可以當官,那就沒他什麼事了。

可到了這個時候他才知道,中了進士固然是可以當官,但是,沒有那麼快,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會授官。

這也還罷了。

主要是徐清風的科考成績太好了,殿試居然到了前十名。

這麼好的成績,正常情況下是可以進入翰林院,一個庶吉士跑不了。

特別是徐清風已經在京城擁有了才子之名,連皇帝都親自過問了,成績又排在了前十,進入翰林院完全沒問題。

這就是眾考子最為嚮往的京官。

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清貴。

而且入了翰林院,熬夠了資歷,外放就是地方大員,留京也是朝廷大佬,前途大大的有。

可是,柳青並不希望徐清風留京當京官。

當京官就沒有辦法兌現和他的交易了。

京城有道宮這個可怕的存在,柳青不敢在這裡發展他的信徒。

還不如讓徐清風做一個地方官,早一點在他主政的地方給自己建廟,發展香火信徒。

至於會不會影響到徐清風的前途,柳青覺得這個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

自己已經幫徐清風弄到了一個進士出身,對他仁至義盡,現在是要回報的時候了。

也許徐清風在未來能夠當上朝中大員,甚至能夠當上丞相。

可那怎麼也得是二三十年後的事情了。

柳青不想等那麼久。

而且到了那個時候,能不能夠在道宮的監視之下推廣他的神蹟,也是未知之數。

更重要的是,二三十年後當上朝中大員,那也只是一種樂觀的推測。

不是每一個進士出身都能夠當上朝廷大員的,甚至進士及第也不一定。

沒必要用二三十年的時間來賭一個不確定的東西。

相比之下,讓徐清風做一個地方官,那才是腳踏實地的做法。

柳青沒有跟徐清風溝通,就算徐清風答應了,心裡肯定也會有芥蒂。

所以他選擇的是自己來操作。

操作這個太容易了,用上他的造夢術就是了。

按照慣例,殿試的前三名,在釋褐儀式之後,就可以直接入翰林院當官。

二甲裡面,由翰林院來選擇一部分他們覺得很優秀的成為庶吉士,在翰林院學習三年,成績合格就可以去六部當官。

這個叫做館選。

館選沒透過的二甲進士,可以援與地方官的職務,可以去省裡或者州府的一些部門當官,也可以直接去當縣太爺。

至於同進士出身,要不就是等待各省有空缺出來的位置補上去,要不就到很邊遠的地方當官。

柳青要做的,就是用造夢術給負責館選的那些人洗腦,給他們傳播一個觀念——徐清風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年紀偏大,進入翰林院,在仕途上也走不了多遠,還不如把機會讓給更年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