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當你無路可走的時候(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七蹲在門前的大樹下,身後傳來妻子的責罵:“朱七,我怎麼就嫁給了你這個沒用的男人。”
還有大兒子的哀求:“爹,我要去州城考試。”
還有女兒的哭聲:“爹,我不要嫁給那個屠夫。”
還有小兒子的叫喊:“爹,我肚子餓。”
他抱著頭蹲在那裡,想把那些聲音隔絕開,似乎聽不到那些聲音,那些困難就不存在了一般。
可就算是捂住了耳朵,那聲音還是很清晰的迴盪在腦海裡,折磨著他,也刺痛著他。
柳鎮大多數老百姓都很窮。
朱七就是其中一個。
他名字就叫朱七,姓朱,排行第七,父母都沒有文化,對孩子也挺敷衍的,就取了這個名字。
在他前面,還有朱大一個哥哥和朱五這一個姐姐,另外幾個沒有活到成年就沒了。
——這個世界不只是生產力落後,醫療水平也很落後,衛生條件還相當的不好,很多孩子養不打,莫名其妙的就沒了。
朱七的母親很能生,一共生了九個,但最後長大成人的就只有這兄弟姐妹三個。
都是窮人。
他大哥朱大娶老婆,把家裡的地都賣了一半。
他老婆是他姐姐朱五嫁給他老婆的哥哥換親換過來。
家裡剩下的那點地,兄弟二人一分,每個人就只有一畝多,連命都養不活。
只能租人家的地種。
在柳鎮租地種的,一般租的就是柳家的地。
一畝地能收兩三石糧食,要拿出一石給柳家,柳家在那一石糧食裡面,再拿出三鬥給官府,他們自己收七鬥。
遇上災欠年,東家發善心,可以少收或者不收。
不發那個善心,哪怕是顆粒無收,也不能少了他們的那一石。
——這些都是一開始就說好了的,願意種就種,不願意,有大把的人等著種。
朱七是一個勤奮的人,為了讓家裡人日子過得好一些,每年都要租二三十畝地來種。
這樣累是累了一點,可是,能夠養活一家人,他感覺還是挺值得的。
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十六歲,女兒十三歲,小兒子五歲。
這三個兒女中間,還有幾個都沒有養大。
本來日子過得還可以,雖然很辛苦,但至少有一口飯吃,而且還有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他是一個有志氣的人,大兒子幾歲的時候,就把他送進村裡的私塾讀書,而這個大兒子也挺爭氣的,讀書很用功,村裡的先生都誇讚他這個兒子,認為考一個秀才沒問題。
考上秀才,就可以免了稅賦徭役,還可以當教書先生,做狀師,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對他這樣的農民來說,那都是體面的事。
要是更進一步,考個舉人、進士什麼的,那就可以當官老爺了,算是徹底的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為了供這個兒子讀書,他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但他還是覺得值得。
今年,他兒子已經十六歲了,文章做得不錯,前些時候還透過了縣城的考試,成為了一名童生。
教他兒子的先生都跟他說過,今年可以讓他兒子去州城考秀才。
先生認為他兒子有很大的機率考上秀才。
可是,考試的時間快要到了,他卻連兒子去州城的盤纏都湊不出來。
要是往年還沒有這樣的煩惱,可今年出現了旱情,他種的那幾塊地因為地勢較高,取水不便,乾旱得格外嚴重。
地裡的收成,連交柳家的田租都不夠。
辛苦了大半年,自己一粒糧食都落不到,不止如此,還要倒貼給人家,並且還得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