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的遭遇,孫劉無人心疼甚至有些想笑。

現在孫權劉備都意氣風發,但很快他倆都會笑不出來......

建安十六年,四月。

江東南徐,文武聚集。

“孤欲攻打合肥,諸君以為如何?”孫權看著眾人問道。

去年濡須口之戰因為有陸遜在,不僅大將董襲未死,孫權嚴格來說還佔了點便宜。

雖然有第一次合肥之戰的失利,但權寶寶算了下赤壁和濡須,二比一自家勝率佔優。

建安十三年,第一次合肥之戰甚至都不能叫敗。孫權得到魏將蔣濟的信函。蔣濟在信中謊稱大批援軍將至,孫權信以為真就撤兵了。

從赤壁之後,又有奪交州的功績,孫權這幾年拋開荊州來說,堪稱順風順水至極。

現今,兵精馬壯自然起了興兵擴土的打算。

“主公,如今江東甲士訓練純熟,士氣高昂確是出兵良機。只是為何不攻荊州,而攻合肥呢?”

“合肥縱克,北上便是青徐平原之地。江東少馬,而曹操多騎。合肥並青徐等地,一馬平川無險可依,恐險曹軍之圍。”

“此以短克長,不利軍事也。”

下堂之中,一名文士出列諫言道。

文士姓虞名翻字仲翔,是個易學高手。同時武藝也極強,擅長舞矛。

武力值這塊在文士圈子裡至少前五,單手打十個劉賢。

“仲翔先生,荊州與我江東有結盟之約,又有孫夫人之親。攻之師出無名,恐惹天下非議。”

“主公言攻合肥,雍以為可矣。一者荊州有諸葛關羽非易於之輩,二者以軍報可知合肥城中不過七千。”

“主公大軍一到必是摧枯拉朽,馬到功成。”顧雍出列道。

顧雍,字元嘆。

目前雖是會稽郡丞,但行太守事。因公務來南徐,恰逢孫權開會也出列諫言。

他說的也有道理,就這兵力對比按常理來說怎麼看,打合肥不是閉著眼睛就搞定的事?

“主公,遜以為,我軍當暫屯兵於廬江,不急於用武。”

“不日曹劉必相爭鬥,屆時若曹操南下荊州西征漢中。或者劉備北出於荊益便有空隙,才是江東良機也。”

陸遜作為三國頂流智謀之士,自然能推出另外兩家打的什麼主意。

都想坐收漁翁之利,那就熬唄,反正權寶比老劉老曹都小上一輩年輕不少。

孫權聽著下方三人之言,有說攻曹有說攻荊州,或者按兵不動的。

不由也是皺眉遲疑起來,思緒良久最終還是說道。

“嗯,如今江東兵勢甚壯,正建功之期。何以畏首畏尾,而喪良機哉?”

歷史上,第二次合肥之戰發生在建安二十年。

那會的背景是曹操去漢中對線劉備,孫權與荊州發生糾葛,並最終以荊州平分和談成功——“湘水之盟”。

孫權看老曹大軍跑東邊了,就提兵北上,時機來說並未有挑錯。

這次雖然沒和荊州方面有什麼大摩擦,但得益於荊州有諸葛亮在。

一頭是近十萬大軍,文有諸葛武有關羽的荊州。一頭是區區合肥,盤誰還需要思考嗎?

“孤意已訣,整頓兵馬北上合肥!”

“仲翔之言,孤亦不得不考慮。先打下合肥,以為江北橋堡。青徐之地能攻而取之最好,不能也可威懾中原。”

“合肥即克乃還,我軍攜大勝之勢再謀荊州!”孫權最終拍桉道。

孫權也不傻,江東要成王霸之業,便不能沒有荊州。自己北上合肥,曹劉見狀定會應變而動。

嘿,打合肥的同時,曹劉必定相爭。江東虛晃一槍,趁荊州有戰......

建安十六年四月,孫權親率大軍十萬北上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