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郡有世家張,黃,蒯三小隻。

說是三小隻,也僅是和名門大戶比。實際上,他們每一家糧倉都滿了,串錢的繩子都斷了。

真,狗大戶無疑。

張家,張家在八大世家中,不算什麼勢力。倒卻出了一個名人,張機,張仲景。相對於他曾經長沙太守的名聲,醫學成就才最是不凡。

現在醫生算賤業,到了後世。多少文人豪傑盡做古,一本《傷寒雜病論》卻千年流傳。

黃家,黃家是荊州老牌家族了。漢末出了一文一武,兩個話事人。

黃承彥,荊州名士,黃家當家,劉表連襟,諸葛孔明老泰山,鹿門山院名譽院長。單獨一個身份,拿到大漢十三州去,諸侯都得奉為座上賓。

黃祖,一個很神奇的武將。你說他強吧,打仗幾乎沒贏過。你說他弱吧,撤退或者說誘敵深入,第一次幹掉江東猛虎孫堅,第二次拿下淩統之父凌操。

但能被劉表,安排守江夏重鎮。想必不會,真像演義裡那樣無能。

蒯家,當家的是蒯越蒯良兩兄弟,本來是劉表最倚重的文臣。曹老闆來的很從容,他們投的很果斷。後來投資失敗,影響力雖有所下降,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上述是零陵三小隻的本家,劉賢頭再鐵,也不可能直接找本家麻煩。但打支家的秋風,還是問題不大。

是的,劉賢最終還是沒有,聽從劉度的建議。幾千張嗷嗷待哺的嘴,耽擱不起。

命僕人帶上名帖,前去邀請三大家族話事人,今日夜宴。

三家家主對於突然投遞的名帖,雖然是摸不著頭腦。但畢竟在劉度父子下混飯吃,還是要給些面子的。

當夜三大家族話事人,齊聚一堂。劉賢為主,孫乾老邢做陪。其中孫乾負責活躍氣氛,老邢負責圖窮匕見。

“三位大駕,蓬蓽生輝。請,諸位滿飲此杯。”

“公子請!”

三大家族見劉賢這麼給面子,自然得接著,忙是舉杯痛飲起來。

“聞聽張家主,長子已經及冠。生的相貌堂堂,儀表不凡。不知今後是繼承家業,亦或者欲出仕明公。”

一陣觥籌交錯之後,劉賢見三人都是放鬆下來,便出生詢問道。至於劉賢口中明公,自然是指的劉備無疑。

“犬子無知,當不得公子誇讚。不比公子,聽聞深受皇叔器重,實在年少有為啊,哈哈!”

張家家主聞言,自然不知劉賢打的什麼算盤,只得謙遜一番,誇讚一番,算是打了個哈哈,看劉賢弄什麼花樣。

“哈哈,張公謙遜。聽聞黃公,蒯公家中亦有高才?”

劉賢先是接了張家家主的話頭,而後很自然的有提及蒯黃兩家。

不要小看世家,劉賢話雖沒有說透。但,世家也不是糊弄的。雖不明其意,看劉賢提及出仕,後輩這兩個字眼,心中已有所悟。

漢代察舉孝廉,為歲舉,即郡國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薦人才,並有人數的限定。這個取決於郡國大小,人口的稠密。

兩漢舉孝察廉原為察舉二科,即舉孝舉廉各一人。在通常情況下,孝廉則往往連稱而混同為一科。

被舉薦還是要考試的,考的內容就是經學。當然現在漢末亂世,被舉薦就已經積累了政治資本。

這年頭,舉薦其實就得到名望,倒不會真要跑天子所在去考試。

“諸公皆知,我零陵小郡,人口不是十萬餘。按朝廷法度,每三年可舉孝廉一名,如今三年之期已到。業平受國家食祿,日夜不敢忘懷。欲舉賢任才,而報國家之萬一。”

“然三家後學,具是棟樑,叫賢抉擇好生艱難。如今零陵有多事之秋,賢又要處理城外流民之事。即欲選才,又恐耽誤主公大事,糾結不已啊!”

這話今人聽著彎彎繞繞,對於早習慣委婉處事的古人,卻已經算直白露骨了。

“好嘛,原來打的是,察舉的名頭,行斂財的實際。”這一刻,三人心下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