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先定一個小目標(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解決安排完修路事宜,第二天劉賢就火急火燎出城考察農耕。
雖然前段時間,已經花了幾天時間視察過,但每次再看劉賢都不由撫額。
無他,這個時代的糧食種植,實在太過粗糙了。
劉賢在現代雖沒下過地,種過糧食,到也不是五穀不分的人。精耕細作提高糧食產量,的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目前基本上還是,刀耕火種的粗略種植為主。農民把地一耕,糧食種子一灑,隨後就躺平,看天吃飯了。
漢代的犁是直轅犁,有雙轅和單轅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但牛這種農耕時代頂級牲畜,卻並不多。常常一鄉一亭才共用一頭牛,由此可知效率如何。
至於澆水除蟲,按季節種植對應農作物,這些概念還只是萌芽階段。
比如雖然靈帝那會就出現了翻車,但根本沒有用於農業生產,澆水還是靠去河裡挑。
然後就是我們現代都知道的二十世節氣,雖然在秦漢已經普及全國。可零陵地處湘西,這兒的糧食要是種植得當,完全可以一年兩熟!
以上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因為,歷史長河的一條倒流之魚——劉賢來了!
直轅犁要兩頭牛?沒事,咱們搞個曲轅犁。翻車沒利用起來?沒事,找人尋到圖紙咱們自己造。
“所以多看歷史小說,還是有效果的。說不準什麼時候,吃著火鍋唱著歌,一不小心就回到古代呢?”
想到這,劉賢陷入深深的後悔與自責。當初就應該給那些小說投些推薦票,月票。都是好人吶!
如今正值夏季,極其適合種值的作物有黃豆和水稻。但黃豆無法做主食,多食有害。
至於水稻種植,劉賢也早發了太守詔令。此次收割後,全郡上下務必再次插秧!由各縣鄉亭長,地方三老監督催促。
一開始劉賢也怕,自己畢竟沒什麼威望下面的人會不會陽奉陰違。不想,後期發展出乎意料的順利。
有漢一朝,從一代目開始就極其重視農業。像文景等帝王,每年都會親自下地幹活,作為鼓勵和榜樣。地方官吏,也將勸勉農桑作為基本事務。
簡單的說,普通平民,砍人的膽子不一定有。但農耕的積極性有,且很大。
 注:放眼未來,城市居民樓頂都開闢了一片菜園。也就沒殖民外星,中國人非種到火星去。
劉賢來到一片農田,這是零陵少見的一塊平原。畢竟地處荊南,多丘陵,適合水稻的水田並不多。
“老丈,家中糧食可收了?”
劉賢朝田壟上,一位正在休息,鬚髮皆白約莫五六十的老農,做禮道。
“收了,收了。這位公子是?”
老丈坦然受了劉賢一禮,連個還禮也沒有。隨後看著身著富貴,隨行了十幾位甲士的劉賢。奇怪於一個富家公子,怎麼跑這鄉間田野。
劉賢見狀不以為意,也絲毫不覺得一個老人家對自己不敬。
古代因為生產水平,飲食醫療的原因,平均壽命不高,對於上了年紀的老者都非常尊敬。
特別是漢代,敬老制度堪稱恐怖。特權包括,且不限於見官不拜,受邀晏飲,免除賦稅,刑不上老者,若對老者施暴罪同“忤逆”等……
後世雖都承襲了敬老政策,但實際全面落於實施的只有漢代,因而漢代可謂是古代老人最幸福快樂的時期。
“小子劉賢,見過老丈。添為太守之子,如今正值農忙,過來看看鄉親,順便看有什麼問題,是太守府可以解決的。”
“哦,原來是太守公子。”老丈先是驚訝,高高在上的世家官僚,竟也關心這粗鄙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