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使是再大的歡呼聲,也都在劉冠華開口的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沙發上的劉冠華舉起話筒輕輕的開口了。

“要反叛,

成長就是和全世界為難,

你的成人禮,

我和十八歲的自己把酒言歡。”

而聽到劉冠華的聲音後,觀眾們完全都愣住了。

劉冠華為了配合江宗,甚至完全放棄了自己獨有的唱腔和風格,反而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諄諄教誨的老父親。

觀眾們這才想起來,似乎劉冠華已經50多歲了,他的頭上已經有了絲絲白髮,這個年齡真的也和江宗的父親差不多了。

不過臺上的劉冠華卻似乎真的已經將自己代入了父親的角色,他依舊坐在沙發上低著頭輕輕的在唱著。

“要習慣,

孤獨是每個人的夥伴,

握緊手裡的劍柄,

翻山越嶺高聲吶喊。”

觀眾們沉默了。

如果說剛才的江宗描述的是孩子從小到大對父親的感謝和懷念,那劉冠華就完美的展現了父愛如山。

父親有時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但他們都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所有的愛,都藏在這句句的殷殷教導中。

正如父愛本身,千言萬語,訴不了箇中滋味,道不盡箇中深情,無私,偉大,這些貧乏的詞彙遠不能表達父愛的偉大。

或許是為了歌曲的起伏,也或許是為了回應“兒子”。

在第三小節的時候,劉冠華也進行了小小的變調。

“別不安,

沒有人看得清未來的幽暗,

誰都會被絆倒,

站起來的人才能品嚐勝利的回甘。”

掌聲,沉默的觀眾們送上了熱烈的掌聲。

聽到這裡的時候,即使是年輕的觀眾們都深有感觸,他們似乎也觸控到了自己父親的心靈。

當兒子說“反叛”的時候,父親鼓勵他“要反叛”。

當兒子說“習慣”的時候,父親安慰他“要習慣”。

當兒子感到“不安”的時候,父親又安慰他“別不安”。

自己的父親是不是也像歌詞中這樣,在自己犯錯的時候給予包容,在自己孤獨的時候給予安慰,在自己不安的時候給予鼓勵。

而對於兒子的“難堪”。

劉冠華也終於回應了“兒子”的最後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