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這附近的鎮子咱們都走遍了,都沒人聽說過玉蜀黍,您看都快中午了,咱們是在這裡用還是回縣城的酒樓?”

茗煙從一處二層的小酒樓裡出來,快步走到馬車門前問道。

寶玉卻像是沒聽到他說的話一般,只看著酒樓前面不遠的一處石碑,滿臉的悵然,好半晌才道:“我記得你之前說過,這裡是洺水縣威南鎮?”

“二爺記性好,這裡確實是威南鎮,據說是殷商舊都呢,喏,就前面的石碑……”

“……前面的石碑叫狀元碑,是前朝一位狀元留下的,這條街叫做狀元街,據說是那位狀元衣錦還鄉時讓人修的。”

寶玉在心裡默默的補充道。

這裡……其實他比茗煙要熟悉的多,不僅熟悉狀元碑狀元街,還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以及箇中特產。

“……小的問過了,這裡雖然沒人聽說過玉蜀黍,但是這裡也有當地的特產,三白西瓜,二爺 ,您說奇怪不奇怪,如今都快十一月了,這酒樓里居然還有西瓜……”

茗煙見寶玉只看著石碑不說話,還以為是想要繼續聽下去,又將剛剛從酒樓掌櫃那裡得到的訊息說了。

“你讓掌櫃的準備些三白西瓜,再準備些火燒,我去前面看看,待會兒就回來。”

寶玉遲疑了片刻,下了馬車,朝著石碑走了過去,身後的墨雨和鋤紅趕忙跟了上去。

“是,二爺。”

茗煙有些奇怪,他只說了西瓜,沒說西瓜的品種,自家二爺怎麼就知道了呢?還有那個火燒,剛剛掌櫃的好像沒說啊。

不過奇怪歸奇怪,如今的他可對寶玉是言聽計從,撓了撓頭,吩咐車伕將馬車趕到一旁,又回了酒樓。

“俺就說了,小哥兒還得回來,這方圓十里,可就俺們劉家酒樓的飯菜最好吃,小哥兒想點些什麼,要不要小老兒……”

掌櫃的見他去而復返,臉上笑得像是一朵花兒,張嘴就要介紹店裡的特色菜。

“紅燒豆腐,四喜丸子,糖醋魚,鍋燒肘子……再加上兩個青菜就差不多了。”

茗煙看了看選單,隨手指了幾個菜,又道:“對了,那個三白西瓜,飯後給我上幾塊,還有那個火燒,也來上一些。”

“小哥兒放心,小哥兒放心,小老兒這就讓下面人去準備。”

掌櫃的將選單遞給小二,心中又是高興又是扼腕。

高興的是他這個鄉間小店難得有人一口氣點這麼多“大菜”,扼腕的是來人看起來不懂,不過那位少爺是個懂行的,知道這裡的特產,應該也知道大概的物價才是。

按照寶玉如今的身份,自然不會與他計較那三五十個銅板,更何況,如今他的心思也都在眼前的石碑,或者說是在數百年前的異度空間的石碑上。

這塊石碑其實並不是前朝所立,準確的說,應該是宋朝末年所立,這位狀元也威南鎮,乃至洺水縣唯一的一位狀元。

“威南吾鎮,人傑地靈,民風淳厚,同鄉扶持之風盛行……遊子報效桑梓之懿行……特勒石銘文,述其事,銘其功,彰其德,褒其行;亦昭後人飲水思源矣……“

寶玉伸手摸了摸石碑,眼淚猝然而落。

這塊狀元碑……是他來到大明之後,唯一見到的和種花國的他有關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