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近半。

烈日西行,晚霞漸現。

待將三四百具匈奴屍首身上的財貨全部掏淨。

且助他們徹底塵歸塵土歸土後。

千餘名燕軍將士無不面帶笑意地翻身上馬。

隨即驅趕著大量的匈奴戰馬再度踏上了歸「營」之路。

見此一幕。

緊隨燕軍眾將士而行的溫寶財、陸青山等十四名大散關斥候無不面露豔羨之色。

試問。

從軍打仗者,又有幾人不喜打那近乎屠殺般的勝仗?

從軍打仗者,又有幾人不喜勝仗過後的搜刮快感?

須知。

大周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

軍伍中便一直有一不成文的規定。

此規定即:凡大軍大勝,所獲戰利,將官分取一成,參戰士卒分取兩成。

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已然足足延續了兩百餘年。

然而。

溫寶財、陸青山等十四名大散關斥候不知的是,眼前這一幕僅僅只是一個開端罷了。

歸「營」的最後十里路程。

沿途散落的匈奴戰馬以及匈奴屍首。

相較於前十里路竟足足翻了數番之多。

與之相對的匈奴戰利自然而然地亦是翻了數番之多。

也正因此。

最後十里路程燕軍眾將士竟足足走了三刻多鐘。

而這三刻多鐘的時間裡。

溫寶財、陸青山等十四名大散關斥候近乎無時無刻不處於巨大的豔羨以及巨大的折磨之中。

三刻多鐘後。

燕軍眾將士終是行至原本隸屬於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牧場之中。

只不過此時的屍逐王牧場已然成為了燕軍臨時營寨。

溫寶財、陸青山等十四名大散關斥候緊隨燕軍眾將士行至燕軍臨時營寨內。

方一行至燕軍臨時營寨。

溫寶財、陸青山一行人的目光便不自覺地被營寨東北角處的數座高聳「山峰」所深深地吸引。

目之所及。

燕軍臨時營寨東北角處赫然堆積著大量的長矛、匈奴彎刀、馬弓、箭矢等軍械。

以及數之不清的金銀細軟等財貨。

「溫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