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補足短板,磨刀石也(第1/7頁)
章節報錯
「回吧。」
燕軍臨時營寨中軍大帳前。
許奕略作定神,目光極其深邃地看了一眼駱存遠消失的方向。
隨即低聲出言招呼道。
「是。」
已然漸漸回過神來的辛思玄、問心首領等人聞言當即輕聲應道。
數十息後。
許奕、問心首領等人再度分坐於中軍大帳左右兩側。
與此同時。
辛思玄快步行至上首位置,取出駱存遠所獻輿圖以及書籍。
隨即快步行至左下首處。
「王爺。」
辛思玄俯身雙手呈上輿圖與書籍。
至於駱存遠臨走時的所言的最後數語。
無論許奕也好,辛思玄也罷,亦或者問心首領、耿直等人。
皆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閉口不言。
「先坐。」
許奕略作定神,自辛思玄手中接過輿圖與書籍,隨即出言吩咐道。
「是。」
辛思玄俯身抱拳行之一禮,隨即再度退至上首處落座。
與此同時。
端坐於左下首處的許奕將手中那本極其厚重的書籍暫壓腿下。
不徐不疾地展開手中僅剩輿圖。
伴隨著輿圖徐徐展開。
一座座山峰、一道道河流、一條條或大或小的道路。
赫然浮現於許奕眼前。
許奕略作定神,凝神細觀手中輿圖的同時。
腦海中亦不斷地將其與李壽山所繪堪輿圖相互印證。
準確而言。
駱存遠所制塞外三百里輿圖與李壽山所制塞外三百里輿圖。
無論是山川河流,亦或者大小道路。
兩幅輿圖之間並無甚區別。
歸根結底。
塞外三百里內的山川還是那些山川,河流依舊還是那些河流。
數年乃至數十年內極少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而真正將兩幅輿圖從本質上徹底區分開來的則是製圖人的目光。
亦或者可以理解為眼界。
如李壽山所制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