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上次的行程是不同的,這些人會一直留到晚上,需要讓這些人一起見識一下晚上補光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知道所有設施的作用所在。

很快大多數人都體驗了一番,開始在旁邊聽起了農業研究所技術人員的講解,而隨著講解,最開始種植的地方已經完成了所有作物的準備。這是一個種植青菜的架子,最下方當然是水池了,二十平的水池,放了大概五十條魚,先放這麼少,主要是先適應一下,看看水能不能養魚,別放多了大量死亡。

上面的菜可以消耗水中的氨氮以及其他無機鹽類,而經過蔬菜淨化的水,在從水槽流下,衝進水池的過程中,又能增加水體中的氧含量。接著是幾層菌類養殖層,這些地方光線比較弱,比較適合菌類的生長,照射進來的陽光以及燈光,已經被上層成斜坡狀的種植水槽給遮擋了,正是各種菌類生長的好環境。

只是這些已經有將近兩米的高度,畢竟菌類養殖層是需要噴水的,如果不留間隙,那麼就會導致噴水困難,這樣有個二十公分左右的空隙才正好。

上面的種植區,就需要直接到架子上才能操作了,為了節約成本,這些用於操作的架子都是可以推著走的,沒有采用固定的方式,只是李昭怎麼看這些操作用的架子都很不靠譜,無他種植的高度有點太高了,大棚差不多有八米,而種植大概會到六米的高度,以後操作可能會非常麻煩,李昭對這樣操作感覺不妥。

這樣的情況下,上層種植的東西,只能是那些產量比較少的,管理比較容易的,且最重要的是不容易生蟲的,這裡可是沒法使用農藥的,畢竟下面還養著魚。

李昭見這種情況,就和蘇父說道:「我還是感覺這個大棚太高了,操作有點困難,而且使用架子的話,以後收菜的時候,也比較困難。上層最好種那種產量不高,且不容易生蟲的作物,不然今後恐怕非常麻煩,有點得不償失。」

當時李昭就提出了這個問題,現在一看果然是這樣,蘇父這時說道:「下層的蔬菜還比較好辦,當時考慮收菜的問題,設計的時候,在水池支撐架上做了文章,可以直接在上面搭建跳板,下層的作物種植採收都可以站在跳板上,但上層的,確實是只能用架子了,我看這架子也確實是非常不方便。」

李昭看了也是有點嘆氣,想來這時眾人都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只是這個時候顯然不能打退堂鼓了,不過倒是可以補救一下,比如準備點可移動的升降機,這個也簡單,大棚裡也是到處都能插電,收菜之後可以用來吊運。

不過這上層的種植、管理、採收也確實是問題,如果不想辦法解決,也確實是會有不少麻煩,不過李昭也不打算管這百十畝地的情況,畢竟那上萬畝的土地,都是四米高的大棚,留下生長空間之後,人只需要站在水池上的跳板上,基本上就能完成操作了,不像現在這樣,想要操作,必須使用專門的架子。

而架子看起來很挺不靠譜的,看來之後必須製造一種專門配套的登高裝置了,不然以後還真的會比較麻煩,當然這種裝置也不難,可以採用移動的,也可以用導軌的,只是這個又是一筆開支,這一百畝李昭感覺最少也要幾十萬。

一百畝的土地也不算小,這裡種植的蔬菜種類還是挺多的,種植青菜類的地方,放置的菌類養殖盤比較多,而種植西紅柿、茄子之類的地方,就有所不同了,這些作物長得會比較高,所以這些地方只養了一層的菌類,而種植的層數也減少到了四層,不像青菜,差不都四五十公分就是一層,足足準備了八層。

而且每層也不是隻種一排,如青菜,最少都是三到四排種植,而西紅柿則是每個水槽只種植排,總之不同的品種,種植的密度是有很大區別的。

看了一圈,眾人也都是感慨未來種植模式

的震撼,雖然明顯能夠看到一些問題,但顯然大家也都能理解,畢竟都是剛開始,特別是大毛大使,就更能理解了,畢竟前面都已經和他們說了,我們這是驗證,出點問題才算是正常的。

顯然研究所的人也發現了問題,李昭就見他們已經和機械所那邊的負責人討論了起來,想來是在想辦法解決,其實這些都算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就是需要花點錢罷了,這不,這些人都沒有一個找他的,顯然都是覺得這問題不難。

就這樣,所有人直接在這裡待了半天,到了快十一點的時候,暖棚裡已經熱了起來,而在研究所技術人員的指揮下,開始將遮陽網展開,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東西,但是作用倒是不小,這時已經到了七月,過了小暑,雖然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但中午的陽光還是有點太曬了,對於這裡種植的新苗,有點不友好。

看完這裡,技術人員又帶著眾人參觀了種子帶編織機,沒有這個,想搞這樣的種植就會比較麻煩,有了這種編織機,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將種子和紙帶編織在一起,然後直接排成蜂窩狀育苗,待育苗完成,就可以如今天一樣種植了。

看完這臺機器,眾人都是感嘆這款機器不同尋常,這將原本非常麻煩的種植,直接簡化了起來。接著就是去看育苗室,這裡給了種子發芽最好的環境,定時噴灑的水分,也是配置的營養液,這樣能讓種子萌芽之後,成長的更加健壯。

很快到了中午,所有人都在研究所簡單的吃了招待餐,當然味道還不錯,只是規格嗎,那就是真的只是招待餐了。自從前面領導說過這個事情之後,廠裡的招待規格都沒有怎麼超過,只是廚師大都受了何雨柱的調校,味道還是不錯的。

下午的安排就開始枯燥了起來,是關於未來農業的報告,想要讓別人跟進,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詳細的研究情況作報告說一下,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將別人帶到這一條路上來,當然詳細的資料肯定是不可能公佈的。

有鑑於此,李昭也就沒有再耽誤時間,他能抽出半天時間,已經非常不錯了,下午他仍然需要忙他的事情,晚上下班回到家,蘇雅還沒有回來,她應該是跟著蘇父一起參觀晚上的活動,不僅是蘇雅,李父也沒回來,李昭見此,只好帶著孩子,讓李母做飯,而李昭則是問道:「蘇雅下午什麼時候回來的?」

李母見李昭問這個,說道:「你回來前,剛餵了孩子走沒多久,今天你們忙什麼呢?怎麼小雅還要加班,而且我看她今天像是曬太陽了,去哪了?」

李昭還挺詫異,李父居然沒有告訴她,於是說道:「沒去哪,爸沒說過今天農業研究所那邊的大棚搞種植嗎?會有很多人過來參觀,廠裡大多領導都在那。」

李母一聽李昭的解釋說道:「你說這個啊,原來是今天,我沒注意日期。」

李昭這時說道:「一會吃了飯我再過去看看情況,白天沒顧上和他們說事情。」

吃了飯,等天有點黑了,李昭也就往農業研究所而去,而這時大棚裡已經亮起了燈,遠遠的就能看到,而且特別的醒目,無他,這裡補光用的燈發出的是紅光和藍光。這是根據植物生長吸收的光波來設計的,植物對黃光以及綠光基本上是不吸收的,所以只選擇紅光以及藍光,是可以比較有效的節約能源。

而提供的紅光和藍光,又能最有效的給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能源,這裡有李昭的提醒,也有農業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而且這種試驗也非常好做,只需要進行對比試驗就成,很容易就能確定那種光對植物生長最有利。

很快李昭到了大棚,這時大棚裡有很多人,這時又有研究人員在給眾人做著介紹,而到了這個時候,大毛的大使仍然在饒有興致的聽著研究人員的講解。

這會李昭是徹底相信了,這位大

使已經上鉤了,只是看他們的魄力有多大了,這項技術看著就能知道有著遠大的前景,就是非常燒錢,就是不知道他們願意投入多大的決心了,不過對於李昭來說自然是投入越大越好了。

見李昭過來,蘇父笑著說道:「下午你不在,大毛大使對每個人的報告都非常有興趣,每個報告他都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想來這事應該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