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很早就覺得楊廠長本末倒置了,要知道材料廠所生產的各種金屬,對於整體工業的作用太過重大,軋鋼廠又是材料廠的主要原料供應工廠,自去年十月合金鋼生產車間投產,一直到材料廠正式投產,這麼長時間,軋鋼廠的產量提升非常有限,只漲了幾十萬噸罷了,這還是啟動了落後產能的原因。

而楊廠長每天想的事情就是怎麼出風頭,搞新專案,這些專案卻是賺了不少錢,但賺的也有限,而現在由於運力限制,材料廠的金屬材料生產是到了瓶頸的。現在的年產能也不過是四百多萬噸罷了,這對於國家來說,遠遠不夠。

這時的楊廠長雖然在笑,但已經相當勉強,想來他也回過了味來,廠子提升了一級,而作為廠長他卻只提升了半級,雖然仍然是廠長,但顯然是上級勉強給的。而接下來的任命,也證實了李昭的想法,首先是鍾副廠長,被調離了,到了其他鋼鐵廠當了正處級的廠長,也是升了半級。

而接下來的任命就是安總工,直接被任命為副廠長,主管生產,級別升了一大級,和楊廠長同級,這就直接說明了一切。李昭想來,上級是有意讓安總工接任軋鋼廠的廠長了,說不得熟悉一段時間,就有可能讓安總工上了。

這個任命,更是讓李昭明白,上級希望的是軋鋼廠儘快提升鋼鐵產量,其他的事情,都是可有可無的,原因肯定是現在合金鋼產能不足了。前面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李昭和安總工關心軋鋼廠的鋼鐵產量,一個搞了高爐,一個搞了轉爐,高爐是基礎,必須由高爐生產出鐵水,然後加入轉爐通氧氣才能生產鋼材。

果然接下來的任命進一步證實了李昭的想法,那就是李昭,接任了廠裡的總工程師一職,但是級別就比較搞笑了,李昭成了廠裡級別最高的人,這次任命將他的級別和材料廠的級別定為了一樣,這次任命也讓底下的人倒抽了一口涼氣。

最讓李昭高興的是,他的工資又漲了,這次任命,將他的工資也提上來了,達到了兩百五十三,而楊廠長以及安總工,他們都只有兩百一十八塊五。這麼算下來李昭的工資將達到六百五十多,這個工資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了了。

接下來的任命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升了半級,沒有能升一級的,安總工成了唯一的特例。而新來的幾個人,也都分配在了各個部門,主要任副手。

任命讀完,上級領導也直接說道:「這次任命是考慮到軋鋼廠的實際情況做的決定,上級對於軋鋼廠有很大的期望,但軋鋼廠做的並不好,你們現在都升級了,希望你們能做的更好。」說完,領導又說了幾句就直接走了。

待送走領導,主要的領導幹部也都回到了會議室,這會會議室的氣氛沉重了起來。好一陣楊廠長才說道:「大家都說說吧,這一次我們升級了,但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們的級別上級並不算認可,除了安總工之外,所有人都是隻升了半級,都說說吧,看看我們是什麼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好。」

楊廠長這會也知道了,上級對於軋鋼廠的工作很不滿意,這次軋鋼廠升級,完全就是人員以及盈利都太高了,需要進行升級了。不然和其他工廠相比,就太另類了,這時眾人都沒有說話,想來安總工明白原因,但他並不好說出來。

見都沒有人說,李昭只得開口,解釋起來,就聽李昭道:「這個原因其實很好猜,我們看看廠裡級別情況不就知道了。對了我的級別其實沒變,我本來就是這個級別,只是這一次公佈了而已。那麼看看所有人的級別,大家就應該明白了,上級是希望我們在鍊鋼產能上做出突破,其他方面就算賺到錢了,也不重要。」

隨著李昭的話,所有人臉上都是陰晴不定,這時楊廠長說道:「鍊鋼我們已經在努力了啊,不是已經在建新的高爐,而新的轉爐,你們設計不是已經

到尾聲了嗎?你們不是說下個星期就可以開始建造新的轉爐了嗎?」

李昭這時說道:「我們是進行了這些工作,但顯然還不夠,現在建設的產能只能勉強滿足現在材料廠的規模,而不一定能滿足未來材料廠的規模啊。現在材料廠每年需要從外地調進來兩百多萬噸的鋼鐵原料,一直都在滿負荷生產,但一直到現在,材料廠都是沒有庫存的,我想廠長你應該能夠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什麼其實很好猜,那就是供不應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上級當然希望進一步加大材料廠的產能,但現在的鐵路運力實在有限。要知道現在材料廠每天的產量都有一點二萬噸了,加上各種輔料,材料廠每天的貨物吞吐量已經達到了將近三萬噸,一般一趟火車也就是一千多噸,基本上每天都要十幾趟火車才行。

這是需要巨大運力的,如果原料都能讓軋鋼廠提供,將會節省很大一批運力。這個時代全國火車的運力也是非常不足的,可以說能節省就節省,而如果能讓軋鋼廠提供原料,直接就能每年節約幾百萬噸的運力,這就是大事了,要知道,現在需要從外界調過來的鋼鐵原料,有將近三百萬噸,大概需要三千列火車。

這時楊廠長算是相信李昭的話了,前面李昭和他提過這事,但是楊廠長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一見面就催李昭搞汽車,煩的李昭只能每天過來看了工地,找安總工聊了轉爐的設計之後,就直接跑了,根本不願意見楊廠長。其實在李昭的想法裡,民用汽車現在生產還是有點早了,如果能出口那就還行。

如果不能出口,全國對公務用的汽車需求,每年有個幾千輛的產能也就差不多了,這個時代可不是未來,私家車可是沒有開放的。一般人能用到的車,基本都是有關係的,從一些工廠或者什麼部門借到的,私人有車的很少。就算是婁董,他現在用的車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軋鋼廠給配的,根本不是私人的。

李昭一直覺得國家對於汽車的需求不算迫切,所以對於製造汽車根本沒有多麼積極,當然軍車除外,李昭是知道軍隊對於車輛的迫切需求的。所以李昭直接搞了一款軍車,而民用汽車,一直壓著,也是被催的實在急了,也才上馬的。

這會果然如李昭所料,現在上級直接在軋鋼廠晉級之後的升職上,給了楊廠長一記重錘,這一次的敲打如果楊廠長仍然不放在心上,那麼楊廠長可能會被調走,這也是調安總工上來的原因所在。將安總工放在副廠長的位置上,那麼他主推的各項工作肯定就能更好的實行,比如這次設計的頂底復吹轉爐。

這款轉爐如果投產,將能很大程度的提升軋鋼廠鋼材的品質以及產能,對於軋鋼廠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而且現在設計已經進入尾聲,下個月基本就能開始建造,而且這個建造速度也挺快的,要知道這個轉爐只是一個直徑三點八米的大半球罷了,對於這個轉爐的製造,還是相當容易的。

據李昭估計,大概能在半年內完工,建好後進行測試,沒有問題的話,基本可以直接給高爐建造新的轉爐,還不會影響高爐的使用。就以李昭現在的估計來說,高爐大概能在明年的八九月份投產,中間時間剛好來的急。

聽了李昭的分析,楊廠長也是後悔異常,要知道這半級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可能就是別人一輩子都跨不過去的坎,而且將來如果他表現的太差,那麼基本可以斷定,直接會在這個級別退下去,雖然他年齡並不大。

這時楊廠長問道:「那現在有沒有什麼補救的辦法,這可是關係我們全廠領導幹部晉升的大事,我這廠長的級別上不去,其他人也肯定會依次類推的。」

李昭也明白這種情況,於是說道:「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那麼幾點,一個是穩定現在的副業,該推進的推進,該發展的

發展。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可觀的利潤,我們應該加大對廠內鋼鐵生產工藝的改進,比如我們的物資運輸系統,比如我們落後的生產技術,只有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李昭說的很籠統,但他們都知道是哪些方面,畢竟李昭和安總工設計了全新的流程,對比就能明白那些是需要改進的,這些都是楊廠長以往不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