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算是被電子所震驚了,這次劃撥過來的研究所遠比李昭想象的厲害,現在有李昭提供的資料,這個研究所將來的發展恐怕是不容小覷的。這也怪李昭,對於這個研究所根本沒有太多的,才讓現在的情況發生。

李昭見試驗效果不錯,就問道:“這款電視機成本大概有多少?這成本如果不高,倒是可以生產一下,如果太高,最多就只能做技術儲備了。咱們國家消費能力可不高,能消費的起電視機的人可真的不多,太貴肯定沒什麼市場。”

聽了李昭的話,研究員有點眼神閃爍,吞吞吐吐,李昭就明白了現在是什麼情況,果然最後就聽研究員說道:“這次的生產是我們幾個研究所合作製造的,成本估計在三千多,但是如果量產的話,我們應該能把成本降低到三百多。”

李昭聽到這個價格,也是相當心動的,如果真的能將電視機價格降低到這麼低,那麼還真能有不小的市場。接著李昭又看了下其他方面的研究,都算是比較實用的東西,其中包括雷達,都在進行電晶體化,李昭算是對這個研究所有了些充分的認識,實力真不是一般的強,而且眾人的水平也是相當的高。

看完之後李昭問道:“無機所那邊倒是有不少成果,比較有用的就是玻璃鋼材料,他們研究的比較靠前,估計也能投入生產。其他的都是比較基礎的研究,比如各種單質的提取、晶體什麼的。至於機械所,他們算是和您的研究撞車的比較多,比如他們以前就研究機床、車輛等,算是都被砍了。”

聽到這裡李昭也挺無奈的,實在是他拿出來的東西太先進了,對於機械類研究所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大致聽了這些李昭也算對研究所的具體情況有所瞭解了,看完這些,李昭就再次去找蘇父和張師長,現在必須商量下今後的發展了。

見了面,李昭問道:“爸,你對幾個研究所現在研究的東西都瞭解吧?”

蘇父見李昭問這個,笑呵呵的道:“當然瞭解了,是不是被震到了?”

李昭樂呵呵的道:“當然了,沒想到他們實力這麼強,我還以為只是普通的研究人員呢,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多研究成果被帶過來了。剛剛看了他們的電視機、收音機的情況,我感覺都能進行量產了,就是不知道成本能不能控制住。”

蘇父一聽,也是一驚,問道;“他們把干擾問題解決了嗎?怎麼這麼快,我前兩天問他們的時候,都還說還在考慮解決方法,怎麼現在就解決了。走我們邊走邊說,一起去看看,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倒是真的能生產了。”

李昭這時也將他提供室外天線的事情說了一下,蘇父這才知道怎麼回事。李昭這時也和張師長打了招呼,也就跟著蘇父離開了。兩人到車間,這時電視機里正在放著京城臺的節目,正在放的是相聲,幾個研究員看的哈哈大笑的。….蘇父看了一下情況,問道:“你覺得我們需不需要也建個電器廠?”

這個事情,也正是李昭準備找蘇父商量的,李昭也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我覺得應該建,但建的時候最好是和軋鋼廠的區分開,咱們主要做電子方面的東西,而將電器方面的東西交給軋鋼廠,這樣就能避免咱們兩個廠的競爭了。”

蘇父見李昭這麼說,也是說道:“你詳細說說,看看我們應該怎麼辦。”

李昭也就接著說道:“就是像電視機、收音機這一類的,以及咱們以後肯定要生產的計算機這一類的產品,咱們發展這一塊的產品。而將電風扇之類的這些讓給軋鋼廠,這一類的東西,咱們只做電機方面的生產和研究就可以了。”

李昭這麼一說,蘇父就明白了,就是材料廠以後主要發展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而將科技含量比較低的交給軋鋼廠。蘇父說道:“這麼發展,軋鋼廠會不會有意見?這樣的話,他們以後的發展可就和我們差遠了。”

李昭說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所有工廠在電子、電器方面都是挺落後的,到現在軋鋼廠還沒有給電器生產合格電機的能力,不交出來怎麼辦?”

蘇父這時也挺疑惑的,問道;“那你怎麼不把整個電器都讓咱們生產?”

李昭見蘇父問這個,回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是我們廠的性質決定的,咱們暫時還是不搞這些出口的東西為好。”李昭暫時還是希望材料廠低調點。

蘇父想想也是知道李昭這麼安排的用意,材料廠將要搞的各種專案,都是比較敏感的內容,還是不要將材料廠放到大眾視野裡為好,特別是牽扯到出口。蘇父雖然也想有更多的專案,最後還是同意了,說道:“好吧,電器這塊,咱們就只發展電機,至於整機組裝還是交給軋鋼廠。”

李昭見蘇父有點不甘心,也是說道:“其實這樣是比較好的,咱們已經將核心的東西抓到手裡了,咱們總不能什麼都發展吧?這哪忙的過來?”

蘇父這時也說道:“這還不是因為這些專案最容易實現,就風扇之類的來說,我們試製的已經完全有了投產的條件,這可是直接讓出去了大筆的收入啊。算了,現在能將電機這一塊的生產抓到手裡已經不錯了,你本來可是準備都讓出去的。”

李昭笑笑沒有接話,這個是事實,主要還是軋鋼廠實在太拉胯,居然連比較好的電機都造不了。而材料廠則是不然,有研究所加持,一般的電機是真的沒有什麼問題。李昭也不打算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接著問道:“咱們大概什麼時候才能拿到機床裝置?我看研究所關於計算機的進度可是不慢。”

蘇父這時說道:“這個根據我們排隊的情況,我們最快需要下個月月中才能拿到一套,軋鋼廠的更晚一些,估計會到七月份。現在軍工廠那邊的生產速度很慢,雖然已經組裝了幾臺,但基本上平均兩到三天才能生產一臺,想要快速擴大規模基本不可能,咱們拿到的將是第二套,這算是上級特批了。”….李昭也是瞭然,實在是這套裝置對於生產工藝要求太高了,能兩到三天就拿出來一臺,算是非常迅速了,畢竟這還是試製階段,可沒有那麼多精密加工的裝置。而材料廠能拿到第二套,也實屬上級照顧了,畢竟很多工廠都缺。

就說前面討論的直升機,主要的問題也是加工能力的問題。李昭現在是已經大致翻閱了直升機的圖紙,得益於去年投產的各種材料,解決了直升機原材料的問題,今年也才拿出合格的產品,目前造成成本過高的原因,就是加工能力。

就以李昭研究的結果來看,如果他們有一整套的新式機床,那麼成本將會迎來大幅度下降。就這麼說吧,幾千人的工廠,如果按照最嚴格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直升機廠每年可能都生產不了十架,這價格怎麼可能不高?

現在可以說絕大多數工廠都是加工能力限制了產量,只要加工能力跟上了,那麼產能、成本、質量都將大幅度下降,這也可以看出上級對於材料廠的看重。

李昭聽到這個結果,說道:“那就好,估計不會耽誤我們的機床研究。下個月裝置拿到手,咱們一方面進行現在新式機床的生產,另一方面進行數控機床的研究,爭取能在兩到三個月內完成普通機床數控化這個目標。”

李昭這倒不是說大話,實在是李昭這裡有著完備的數控機床資料。首先是李昭腦海裡的資料,等於說從普通機床到五軸都有,而材料廠運回來的資料裡,更是有全套數控機床的資料,甚至是程式方面的,都有全套資料。

只是由於計算機太拉胯,一臺數控銑床,只是計算機就佔了幾間屋子,無論是可維護性還是效能,都不能讓人們滿意。除此之外就是成本,這臺裝置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只是計算機部分就需要幾十萬,實在沒有哪個工廠用得起。

這也就讓這套數控機床最終沒能有多大作為,僅僅只是生產了幾臺。材料廠現在也就是有這個基礎,所以研究就快了很多,可以這麼說,現在就等計算機了,只要計算機合格,那麼數控銑床就沒有任何問題。

.

居凡世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