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從匯市也能反應出來。

一攬子計劃公佈之後,股市雖然迎來了一輪史詩級的大反彈,但匯率市場卻發生了劇烈波動。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幅下跌了156個基點,報收6.85元,創下零五年匯改以來的最大跌幅。

之後,現匯交易價又連續四個交易日觸及“跌停板”。

這也是匯改以來的第一次。

一些掌握“生產資料”的富豪人群,立刻察覺到,人民幣貶值,或許會成為一個大機率的長期趨勢。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不會馬上有所感受,但對於那些手握龐大現金流的機構公司來說,影響則要大的多。

畢竟,現金是單一資產,通貨膨脹的時候購買力會不斷下降,必須進行多元化投資,才能保護財富避免受到貨幣貶值的衝擊。

這也是無窮大公司當前所面臨的“困境”。

三季度四百多億的淨利潤,其中有一半都依賴於電子產品在海外的銷量。

依靠陳偉東這個重生者的“靈感設計”,“天璣手機在歐美地區完全可以用大殺四方來形容,沒有任何人可以抵擋科技進步帶來的誘惑。

更別說那些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歐美中產階級。

智慧手機淘汰傳統手機,已經成為定局。

3000美元的價格,不需要咬牙就能輕鬆買到。

在天璣手機瘋狂的出貨量下,蘋果公司釋出的第一款手機“iPhone”根本就無人問津。

甚至在約定釋出會的當天,就有幾家媒體臨時改變計劃,轉而跑到附近無窮大公司的手機專賣店,去採訪那些排隊購買的使用者。

他們早就從各種渠道,得知了“iPhone”的外觀引數。

因此對這場釋出會,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

對於他們來說,還不如拍攝幾段天璣手機銷售火爆的影片,然後回去剪輯一下,起個類似於“這個手機品牌成為美利堅市場新寵,摩托羅拉總裁慌了!”這樣聳動的標題,更加博人眼球。

事實他們判斷的非常正確。

“iPhone”的釋出根本沒有引起市場的關注,只有可憐的不到一萬臺銷量。

哪怕是蘋果公司最狂熱的粉絲,在拿出兩款手機對比時,也不得不承認,“iPhone”在使用者體驗、個性化方面和“天璣”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簡直像是一款落後了十幾年的“老”產品!

美利堅知名科技雜誌《Scientific&nerican》的主編都不禁感嘆道:“喬布斯雖然是個天才,但現在他已經過時了。”

言語之中,高下立判。

這引發了美利堅科技界的廣泛討論。

一些矽谷的科技公司也來湊熱鬧,表示華夏在應用軟體上的進步,那才是真正讓人驚訝的。

短短十年不到,就已經讓他們有種望塵莫及的感覺。

各種內容豐富、小眾又細分的軟體,突然多如牛毛的湧了出來,根本不是他們這些“歪果仁”的腦洞能夠想到的。

許多軟體他們剛準備設計開發,就發現市場上已經有“同款”了。

而且做的比他們設想中的還要更好、更加完美!

用“一敗塗地”來形容他們在應用軟體上的尷尬局面,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