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言論一出,很快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憤怒,不少人更是直接破口大罵。

“年輕人就只能當牛馬嗎?”

“什麼叫不利於奮鬥?”

“現在什麼東西都能當磚家了?.....”

.....

按照透露出來的訊息,一千兩百元可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就算是在大城市,也是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收入了。

尤其是在2001年,很多地方的人均月收入都才六七百元,一些農村老人每個月更是隻有象徵性的幾十塊養老金。

一天的生活花費,平均下來不到3元。

一千兩百元,對於很多貧困地區的人口來說,節省一點用可以花半年了。

是否要發錢,該怎麼發?

最後有多少錢能到普通人手裡?會不會被某些人剋扣?

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網路上吵的喋喋不休,大部分專家持有反對意見,給出的主要理由還是擔心會帶來通脹。

如果發錢造成物價上漲,那將會得不償失。

任何數字乘以十三億,都是及其龐大,不容小視的。

但也有一些經濟學家指出,我們應該對通脹的容忍度高一些,發錢可以穩定消費,提高貨幣流動性。

以目前華夏的經濟增速來看,偶爾發一次錢,問題不大。

這類觀點得到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支援。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但前幾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帶來的陰霾,仍然籠罩著許多人。

普通人有了錢,就一定會消費。

只要消費,就能帶動各行各業的生產和擴張,起到全方位拉動內需的效果,使得我們更快走出金融危機帶來影響。

針對此事,無窮大公司也在自家的新聞入口網站上,發起了新一輪的投票,討論究竟該不該發錢。

短短三天時間,網站投票人數竟然達到了一千多萬。

最終,有74.6%的網友,支援發錢。

如果一個人沒有見過光明,或許可以甘心忍受黑暗。

但從發錢的訊息流傳出來之後,很多人就翹首以盼,迫切希望能夠實現。

患得患失的感覺,更是讓無數人失眠。

甚至有不少人,沒事就喜歡聚集徘迴在無窮大公司門口,久久不願離去,只想獲得一點“內幕訊息”。

就連香江前首富林家誠,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也公開表示:

黃河集團願意捐贈300億美元,用於改善貧困人口結構,以實現共同富裕。

訊息一出,這件事的熱議聲達到了頂峰。

考慮到社會各界的反響,央行等多個部門,湊在了一起,同時還邀請了眾多資深的經濟學者,進行了長達數天的研討會。

最終敲定了,擬發放2500億美元等值的rmb,以刺激經濟迴圈的預桉。

以十三億人口來計算,每個人大約可以分到1500元。

隨後,央行又公佈了一些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