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職場關係論(第1/3頁)
章節報錯
自二零零一年起,華夏的證券業在熊市的重壓下,連續數年全行業虧損。
二零零五年,隨著南方、大鵬破產,華夏證券被重組,漢唐、閩發被託管整個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零零六年,將註定成為華夏券業的一個分水嶺。
這一年,上證指數一路高歌猛進,衝到了2600點,走出了股市成立以來,十六年的歷史新高,與股市休慼相關的證券業也迎來了歷史性轉折。
隨著股市的走牛,各大券商陸續從熊市的泥潭中脫身而出。
市場行情火熱,成交量屢創新高,尤其是是那些在全國範圍內,擁有網點的大券商,如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申萬等受益最大。
他們的開戶數量和保證金急劇增加,給公司貢獻的收入一般都在50%以上。
華夏的證券業,彷彿一夜之間,就從瀕臨絕境轉入大豐收。
也正是因為如此,早年一些因為業績不達標,沒辦法上市的證券公司,都開始蠢蠢欲動,計劃啟動新一輪的IPO。
在這股券商上市的風潮背景下,券商的業績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東方證券率先發布了2006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淨利潤達15.33億元,同比增長6.4倍。
這份亮麗的年報,揭開了券商經營情況的一角。
無窮大證券,雖然屬於華夏證券行業的後起之秀,並且營業部數量不多,只分布在華南地區,但在這一年,業績也出現了暴增的情況。
總經理辦公室內,李晞兒拿著一份《證券時報》念道:“證監會表示,整個2006年,實現盈利的券商就有93家,太平洋、光大、招商等多家證券公司,都公佈了初步的上市計劃”
“阿偉,現在股市的行情不錯,排隊上市的券商很多,我們要不要趁這個機會,讓證券公司先上市?”
陳杰坐在沙發上,猛吸一口煙,又輕點了幾下菸灰缸。
子上市除了擴大影響力,還可以融資獲得大筆資金,讓個人財富再次暴漲,至於公司股本、連續三年盈利等硬性要求,無窮大證券完全沒有問題。
“再緩緩吧,讓林海再熟悉熟悉內地的規則,到時候就算我們要上市,找證監會插個隊還是沒問題的。”陳偉東關掉軟體,對陳杰解釋道。
資產證券化是趨勢,但無窮大公司還沒到那麼缺錢的地步。
更何況,還有很多事情,都要比子公司上市更為急切,例如即將爆發的次貸危機,如何渾水摸魚,爭取利益最大化,這些才是當務之急。
“好吧,聽你的,你覺得股市這種行情,還能走多遠?”陳杰微微點頭,又問道。
零六年股市行情火爆,他重倉押寶房地產板塊。
隨著地產公司一份份亮眼的業績公佈,房企的股票陸續走出了翻倍行情,而他管理的混合基金規模,也毫無懸念的突破了5000億,比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第二的華夏基金,還要高出八倍!
而截止12月底,滬深兩市的總市值,也才8.94萬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陳杰現在已經不單單是在管理一支普通的基金,而是在幫全民理財。
有接近八百萬戶的投資者,認購了他的這支基金。
如果他對持倉的股票進行大規模拋售,股市極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直接把牛市的火焰澆滅也不是不可能。
陳偉東想了想,現在才一月份:“半年,最多再有半年,你就要陸續撤出了,行情瘋狂的時候會加速上漲,這個時候就是最佳的減倉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