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量化可行性(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整套下來,怎麼說也得幾十上百萬吧?”一個年輕人,指了指唱片機上,正在緩緩旋轉的碟片問道。
“不算聲學裝修,這頭頂的一個小燈泡都得上萬塊了,左右兩邊,全套音箱沒個兩千萬下不來,還有後面這些線材,估計也不便宜,一千多萬還是要的.”
“不會吧?就這些電線還要一千多萬?那豈不是比晶片還暴利?”
“當然,如果把線材比喻成一條路,那麼訊號就是一輛車,路面狀況好,車才走得順暢,因此線材是聲音“最後一公里”衝刺的關鍵。”
另一個人對音響配置顯然有些研究,扶了扶鼻樑上的眼鏡,小聲解釋道。
“好傢伙,就是把周慧敏抱在懷裡唱也沒這麼貴吧”
年輕人咋舌道。
“嗯?!阿偉、阿巨你們怎麼來了?”
陳杰靠在沙發上,半夢半醒,依稀聽見細微的說話聲,驀然睜開眼,看見陳偉東和林澤巨正在對著一些器材裝置指指點點。
“哎,我說你最近怎麼都不來公司了,原來是在這裡偷偷搞腐敗呢。”
陳偉東在辦公室轉了兩圈,站累了,就在沙發上坐了下來,打趣似的說道。
他和林澤巨剛從市政中心開會回來,路過粵海街道,就順便上來看看了。
大廈的一樓是交易大廳,還挺熱鬧,有不少的股民聚在一起討論市場行情,二樓則是大戶室,有獨立的操盤室,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包括專屬經紀人、研究報告等,比較適合高頻交易。
再往上的樓層,就是無窮大證券和公募基金的核心人員辦公區。
兩家主體都在同一幢大廈。
陳杰按下沙發上的一個水晶按鈕,透過傳呼器叫秘書衝幾杯咖啡過來,隨後又擺出語重心長的態度,滔滔不絕的說道:“阿偉,這你就不懂了吧,人還是要有點興趣愛好的,不要整天就知道忙工作,錢是賺不完的,趁年輕,就應該多享受。”
“而且我跟你講,在金融圈來說,我這絕對已經算是很剋制了,現在但凡有點身家的,哪個不是在外面養了十個八個情人,天天.”
“好了好了,這種事就不要講那麼細節了,有傷風化,我們這次來,也就是順道看看你這邊運作的怎麼樣。”
陳偉東急忙讓他剎住車,又將話題轉移到了公募基金上。
“還行吧,我已經把市場募集來的資金,大部分都買了地產股,你覺得怎麼樣?”
陳杰突然被打斷,顯得有些意猶未盡,不過聊起市場,又來了興趣。
“沒有什麼大問題,嚴格執行你們的操盤計劃就行,有源源不斷的場外增量資金進場為基礎,只要有耐心,獲利是大機率事件。”陳偉東想了想,牛市都已經啟動了,也沒有什麼好建議的。
以他前世業內頂尖操盤手的經驗來看。
機構和那些莊家、私募最大的區別,就是決策方式和決策機制。
簡單來說,機構不需要在意自身策略是否帶飛了散戶,是否要洗盤再做,是否會被市場狙擊,他只需要逐步執行定製好的計劃就可以。
為什麼呢?
因為機構的資金體量足夠大,玩的是大象跳舞,有絕對碾壓的實力,根本不需要擔心背後有人放冷槍,也不存在資金被套住的說法。
除了自營盤以外,他們有無數的渠道可以獲得資金,然後進行補倉,很快就可以解套。
能影響到他們的,都是真正的大行情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