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油和貨幣(第1/2頁)
章節報錯
儘管現在的中東國家,越來越討厭美利堅在海灣存在。
可是美利堅還是藉口留在那裡,就是因為如此。
並且,為了全面遏制其他地區的發展,美利堅必須採取各種措施,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將石油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種種因素,攻打伊拉克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只要能將伊拉克的石油掌控在美利堅的手中,美利堅就控制了世界上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石油儲量。
然後,再以此為籌碼。
美利堅可以暗示石油公司,任意抬高石油的價格,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對全球財富進行重新洗牌。
掌握了石油,就意味著美利堅將立於不敗之地。
米莉安對檔案校驗完畢,為自己的準確輸入而感到滿意。
緊接著,她又將檔案傳送給了列印部門,然後去走廊外的咖啡機,衝了一杯熱咖啡回來,剩下的時間,她準備戴上耳機,上網聽音樂來度過。
臨起身前,她看了看電腦右下角的時間:九點五十八分。
美利堅商業部的職員奧德賽,在自己的單人辦公室內,終於交代好了下屬今天要做的工作,頭昏腦漲的在電腦前揉了揉臉,伸了一個懶腰。
他習慣性的開啟了一個瑟晴網站,發現最近更新的影片和圖片非常多,其中有很多還是精品。
他昨晚就抽空看了一部分,今天要抓緊時間啊。
工作中的壓力和煩惱,也只有在瀏覽瑟晴網站的時候,才能得到一絲舒緩。
這些年來,美利堅的經濟並不好過。
工廠裁員、降薪、轉移生產基地,大量的工人失業,轉向第三產業,大批外來移民湧入.
我的上帝!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就沒有一個好訊息!
商務部為了推銷美利堅的產品,使出了渾身解數,各種經濟援助、裝備援助,甚至不惜板起臉威嚇。
效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弄巧成拙的事情也不在少數。
就像和歐洲的關係,本來因為文化、膚色的因素,是天然的兄弟加盟友,可由於美利堅的大財團太貪婪了,非要獨佔歐洲電腦市場。
結果怎麼樣?
一場爭奪戰下來誰也沒有得到好處。
可美利堅國內的這個爛攤子,還是需要他們商業部來收拾。
失業的工人越來越多,他們舉著牌子游行,在報紙上痛罵聯邦政府,就連總統也只能捏著鼻子聽著。
一個個的議員,包括總統都充當起了推銷員的角色,滿世界兜售他們的產品。
可是,美利堅還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服裝紡織製造,就不用說了,連義大利人都在哭天搶地的大罵,美利堅就更沒有優勢了。
人工貴的要死。
能把一件T恤的價格,壓到三美元嗎?
電子產品,更是糟糕,貨架上堆滿了島國人的電器,要麼就是以無窮大公司為首的華夏製造,在傾銷著大量廉價的“高科技”產品。
你又有什麼辦法?
美利堅民眾自己都離不開這些產品了。
那些資本家,才不會管那麼多,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會和無窮大公司勾結在一起。
聽說洛克菲勒財團,就是股東之一!
美利堅的經濟支柱,就只剩下金融一個強項。
好在他們的美元,是世界貨幣,可以隨意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