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我們想買石油了,世界勘探出來的石油資源中,已經被西方集團瓜分乾淨。

中東成為美蘇爭奪的焦點地區。

華夏無力、也不敢參與到這場資源戰爭之中,只能立足於自身的石油資源勘探。

大慶、勝利、一個個大型油田勘探出油,一下摘掉了我們貧油國的帽子。

在早期,有力的支援了國內的工業現代化建設。

可是,這些油田的儲量雖然不小,但比之世界石油的儲量,卻微乎其微。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們還是石油出口國,還有能力將石油對外出口。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長的時間,市場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國內經濟開放的日益深入,大量的外資公司來到華夏開辦工廠,國內的民營企業也蓬勃發展,很快我們的電力供應就出現了緊缺。

而這個缺口,也正在飛快的擴大!

我們一舉從石油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

時間步入二十一世紀,由於全世界經濟空前繁榮,國內的工業全力開工,以應付來自全世界的商品需求。

華夏,這個“世界工廠”,開足了全部馬力,供應著來自全世界的訂單。

每天都有上千家新工廠開業,每天新就業的人數就超過七萬人!

電力的缺口,就這樣突兀的顯現出來。

國內出口工業最發達的,當屬南方沿海地區,但也出現了大範圍的缺電現象。

每天白天,居民區都會進行拉閘限電,直到晚上工業用電大幅度減小,才逐漸恢復供電。

每個月都有新的水電站、火電站投入執行,但還是無法應付越來越大的電力需求。

等時間進入夏季。

由於水量減小,水電供應尤其凸顯緊張。

整個南方的電力缺口,達到了三百億千瓦時,嚴重影響了我們在世界經濟走上快車道的時候,分得更多利瀾的能力。

國內在大力開發內陸的同時,也在絞盡腦汁,考慮如何加大電力的供應。

雖然這個時候,我們經過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換,得到了很多好處,讓華夏的商品可以自由進出美利堅。

促進了經濟進一步發展。

但美利堅可不是善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在石油、計算機上,它們死也不鬆口,表面話卻說的很客氣:

“我們立足於世界共同發展,如果華夏需要購買油田,我們將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乍一聽,感覺還挺實誠的樣子。

但實際上,當華夏石油準備收購美利堅石油公司的時候,立刻就遭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阻擊。

一場轟轟烈烈的收購,最後不得不偃旗息鼓。

我們只能承認,要想從美利堅為首的西方集團,購買一塊油田的開發權,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美利堅的虛偽,再一次被世人所看穿,但華夏缺乏能源的事實,卻沒有得到一點改變!

就在這種情況下。

大批的西方能源公司,開始聚集京城。

它們向能源部門遊說,希望能在國內開設能源公司。

陳偉東當然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但卻沒有一頭扎進去。

作為“過來人”,他很清楚,上面絕對不可能將能源的控制權,交在外國公司的手裡。

別說是外國公司,就是國內,也不可能交給民營公司。

這就是他有這個能力,卻遲遲沒有進入能源供應領域的主要原因。

國內,別想擁有自己的能源企業。

國外,能源供應商們是一個利益整體,沒有上面的保護,他要是擅自觸動西方能源集團的利益,必將遭到對方的聯手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