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就是基因,只不過是基因的一部分,是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在此之前,人們並沒有重視端粒,而是把焦點都放在了染色體上,人體基因工程,主要就是繪製染色體的模型,但漸漸的,人們發現端粒實際上另有作用。

生物研究人員發現,細胞越老,端粒就越短,當端粒消磨到只剩下最後一節的時候,就完全失去了分裂的功能,反之,新生胎兒的細胞端粒,則是格外的長。

因此,端粒也被很多人稱為“生命時鐘”。

在關注到這個現象之後,人們得知了一個結論:每次細胞分裂,新生細胞都會從端粒中擷取部分資訊,作為克隆的模板。

人類剛出生的時候,細胞端粒中,有一萬個鹼基對,而每次分裂,都會減少三十,至兩百個鹼基對。

如果端粒鹼基對耗盡,人體就很容易出現錯誤,從而崩潰。

科技發展到現在,人們還無法完全掌握端粒的這種形態變化,與人體衰老之間的因果關係。

到底是因為細胞生物鐘使之產生出這種變化,還是因為端粒丟失,造成人們的衰老?

經過研究,人們又發現了端粒酶。

端粒酶就是製造端粒的一種生物酶,它存在人體之內,只存在於必須不斷分裂的骨骼造血細胞,以及幹細胞和生zhi細胞當中,呈現出中等活躍狀態。

至於人體其他的細胞組織中,根本找不到端粒酶的存在。

人們就假設,因為端粒酶促進了端粒的生長,從而使得細胞可以不斷分裂,減緩衰老的到來。

生物學家們欣喜若狂,認為找到了人類永生的秘方。

這種假設,甚至在腫瘤中,得到了證實。

非惡性的癌細胞中,同樣沒有端粒酶的存在,但在不可治癒的癌症患者癌細胞當中,卻找到了處於及其活躍狀態的端粒酶!

由於端粒酶的存在,細胞分裂的時候就不再擷取端粒,作為複製的模板。

這樣一來,細胞就可以無限制的分裂,從而變成“永生細胞”。

但大量的分裂,必然會出現部分細胞變異的情況。

而這些變異後的細胞,是有害的。

因為也屬於永生細胞,並持續分裂增殖,不會透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大量的變異細胞不斷累積,吸取人類的營養,讓人體逐漸衰弱,最後導致死亡。

陳偉東聽到這裡,已經完全入迷了,但很快他就想到了這其中的關鍵問題,不由的說道:“這不就陷入矛盾了嗎?”

“端粒酶的存在,讓人類可能永保青春,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端粒酶的存在,又有很大可能,造成細胞變異,從而演變成癌細胞。”

克魯格教授嚴肅的點了點頭,說道:“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反覆進行細胞培養,就是用端粒酶來促進細胞的分裂增殖。”

“同時,我們也在想辦法,讓這種變化,成為可控。”

“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人類不敢說永生不死,但至少壽命可以大大延長,而且身體肌膚,可以始終保持在一個充滿活力的最佳狀態!”

陳偉東摸了摸後腦勺,知道自己是被克魯格教授套進去了。

他之所以拐彎抹角的說這些,自然是想讓他看到研究帶來的好處,從而支援生物部門繼續進行下去,說不定,還會增加投資,擴大試驗規模。

他苦笑的看了看旁邊,林澤巨都默不作聲了,看來他也心動了,李晞兒則是眨了眨眼睛,略帶笑意的看著他,想看他會怎麼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