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世紀唯一能和美利堅對抗的國家,蘇聯的jun工業,以及重工業都很發達,這也是一大批科學家,以及高技術人才創造的結果。

巔峰時期,蘇聯的科研人員一度高達120萬,和美利堅相持平。

九十年代初期,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塌,分成多個國家。

隨著大量工程專案的擱置,原來在蘇聯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的收入也就逐漸得不到保障。

那個時期,大部分在之前的蘇聯研究所工作的工程師,其年收入僅比當地卡車司機的三分之一多一些。

一個科學家,在一個國家得不到重視,更沒有經費去研究,他們是不願意呆在這裡的。

美利堅啟動了秘密計劃,開始有組織成規模的,從之前蘇聯的研究所、工廠以及獨立工作室中,挖掘科學家和工程師。

短短几年時間,他們就用極低的價格,挖走了三萬名能在一流實驗室工作的理工人才。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各個階層的高階專家和研究人員。

他們大部分去了德國、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

只有極少一部分,進入到了華夏。

不願意來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華夏太窮了,提供不了他們想要的科研環境。

然而,幾乎同樣的問題,又擺在了陳偉東的面前。

一番考量之後,陳偉東還是決定帶他去樹屋研究所看看,先把人湖弄住再說。

那邊的儀器裝置,怎麼來說也是國際一流水平,更何況他還有殺手鐧呢。

為了不被有心人注意到,他們像上次一樣進行了一番化妝,在傍晚時分出發前往名古屋市。

經過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汽車終於開進了一個熟悉的岔路。

這說明,距離研究所已經不遠了。

向少華正在崗亭處值守,他抱著一本書學習日語,餘光瞥見有車來了,頓時高度警惕了起來。

不過等汽車開近,看見副駕駛上的人影,他馬上就鬆了一口氣。

“好傢伙,你們還知道來啊。”向少華有些抱怨的說道。

大半個月了,一點動靜都沒有,天天就是站崗學日語,要麼就是給謝工、趙工他們做飯吃,他都快要無聊死了。

“這期間沒發生什麼事情吧?”

陳偉東從車上跳下來,問起了最近的情況。

“倒是沒有人來,這位是?”

向少華看向旁邊,穿著棕色夾克衫的老外,他正一臉好奇的打量著四周的環境。

“合作伙伴。”

陳偉東笑了笑。

說完,就帶著幾人走向樹屋研究所的內部區域。

“這個地方看起來好像還不錯。”

克魯格看著研究所內一幢幢的實驗室,整齊排列,他已經能感受到那種科研氛圍了。

陳偉東笑而不語,只是簡單給他介紹了一番,就帶他參觀起了實驗室。

果不其然,當克魯格看見各種精密儀器的時候,立刻被震撼到了。

徵求了陳偉東的同意後,他立刻對這些研究儀器進行了數值測試。

很快他就發現,這些儀器的精度都非常之高,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超過了歐美國家!

陳偉東告訴他,島國在小而精方面,絕對可以說數一數二。

因為資源貧乏,他們製造任何東西,首先考慮的就是材料的利用率。

緊接著,陳偉東又帶他去參觀了其它幾間實驗室。

整個研究所,集齊了六大學科,十二間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