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禮物,阿爾伯特收下了。

漢尼拔之前誤導了阿爾伯特,間接汙衊了路登先生。

這份禮物就算是他的賠禮。

雖然,事實遠比漢尼拔所說的骯髒。

但是,阿爾伯特很欣慰一件事,路登先生依舊是有底線的。

相處久了,阿爾伯特逐漸琢磨出一點意思。

路登先生不在乎好與壞,不會從道德上批判一件事。

可另一個角度來講,路登先生也不會主動做“惡”。

如果做惡是為了謀取利益,路登有一百種,一千種,用“不惡”且“合法”的手段去謀取應得的利益。

他沒必要把自己的手弄得太髒,吃相也不會太難看。

路登更不會為了賣防毒面具去製造一場霧都大霧霾。

要知道,路登的生產工廠,也都在霧都!

如果霧都大霧霾真的發生,路登也是受害者之一!

但是...路登會想方設法把防毒面具賣給礦工,並儘可能讓礦工們工作更久,壓榨更多的剩餘價值。

直到此刻,阿爾伯特徹底放棄用道德標註去衡量路登先生的行為。

他開始理解。

他並不贊同,但不再反對。

他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

是什麼讓路登先生變成了這樣?

是他口中的福報嗎?

如果不是福報,又是什麼呢?

是什麼支撐著路登先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投入如此多的熱情與精力,去做同一件事——不斷讓自己手中的財富變得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路登先生真的享受到了什麼嗎?

阿爾伯特不這麼認為。

他認識路登先生有一段時間了,對方的衣食住行,阿爾伯特稱不上熟悉,但多少有些瞭解。

有50萬鎊的時候,路登怎麼生活。

500萬鎊時,路登依舊怎麼活。

換而言之,錢多錢少,根本不影響路登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在金錢的領域,路登已經沒辦法提升了。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賺更多的錢,不斷擴張,像滾雪球一樣永無止境?

這個問題,阿爾伯特想不明白。

阿爾伯特離開後,路登依舊坐在屋裡看著報紙,和秘書長閒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