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大仙高坐在琉璃寶座之上,下首坐著四十多個弟子,倒是沒有誆騙敖隨,確是在給自家弟子講道。

“可將萬聖龍君送走了?”

鎮元大仙身穿鶴氅,頭戴羽冠,身如壯漢,貌若少年,頜下三尺長鬚飄飄,分外道骨仙風。

清風明月躬身答道:“已遵師命將其勸走。”

鎮元大仙頷首:“各歸己位,繼續聽講。”

清風明月剛剛坐定,最前排就有一個身穿淡清長衫的青年道士開口詢問:“師尊以前常言坐下合該有四十九個弟子,如今不過四十八個,還差一個,徒兒觀那萬聖龍君貌似氣運頗為鼎盛,不似尋常蛟龍,大可將其收歸門牆,又何必拒之門外?”

“你只知他現在氣運鼎盛,卻不知不過數月之前他還只是亂石山碧波潭中一隻仙道未成的野蛟。”

青年大為好奇:“前後竟有如此差別,難道這萬聖龍君身上有何隱秘不成?”

“為師也不知有何隱秘,只是昨日有一位老友特地傳話與我說明,這萬聖龍君是他看中的弟子,若是萬聖龍君上門拜師,便讓為師將之婉拒,雖是有些惋惜錯失一枚上好的仙道苗子,卻也不好拂了那老友的面子。”

為首的弟子頓時就有些心驚,因為他比誰都清楚自家師尊的地位。

雖然自家師尊平易近人,但是能被自家師尊稱呼一聲“老友”的人,地仙界中也不過就那麼幾個人,可謂是屈指而數。

……

敖隨駕著雲,慢悠悠的下了萬壽山,不時回頭相顧,期待鎮元大仙能改變主意將他留下。

奈何終是沒有師徒之緣,他也不好糾纏,只是心中憂愁西遊大劫該如何渡過,不由按下雲頭,走在山林之間,籲聲嘆氣。

正愁緒滿懷之時,忽有一人作歌遠遠傳來。

“上有魂靈下關元,左為少陽右太陰。後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氣所合列宿分,紫煙上下三素雲……”

敖隨駐足傾聽,雖然不解其中真意,但這歌中自有一股緣法,叫他曉得此歌非同尋常,是以一時之間不由歡喜至甚。

暗尋歌聲而去,就見一身穿紅衣的總角童子閒庭信步一般走在山林之中,隨口作歌而和。

他連忙上前見禮:“亂石山碧波潭野龍敖隨參見上仙!”

那童子搖頭而笑:“我哪裡算得上什麼神仙,你卻莫要折煞我了,不過是一介雉童而已。”

敖隨追問:“既非神仙,又何作神仙之歌?”

“此歌非我所做,乃是我常常侍奉在一位真正的神仙身邊聽他時時吟來,久自會也。”

“好叫仙童知曉,我雖非真龍,卻一心求道,還望仙童能夠引薦一二,不求人常伴上聖真仙坐下,好歹能瞻仰一番聖容,也算了卻我心中遺憾。”

“你既想見真仙,這又有何難?”

那童兒忽的上前,猛然一掌推出,敖隨只覺一股大力傳來,不由向後一跌,等到再回過神來,哪裡還有什麼仙童,更無分毫山林,只有一個無日無月卻星河漫天的奇特洞天。

最為顯眼的則是一座好似由一整塊青玉雕琢而成的巨大宮殿,上有三個燙金大字,只可惜並非敖隨記憶中的任何一種字型,竟是半個都認不得。

但他也能差不多猜到是什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