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別急,身體內的寒氣太重,待會做溫針灸時,給你多上幾根艾條。」

「那太謝謝王醫生了!」病人很是滿意,哪怕療效不怎麼好,至少王醫生很負責任。

再次回到了辦公室的李秀立一臉問號。

辯證選方用藥都很精準啊,如何才能發現漏洞?

開啟住院醫生工作站,李秀立找到了病人的中藥頁面。

「制川烏10g(先煎)、川桂枝8g(後下)、生黃芪30g、當歸12g、仙靈脾15g、薏苡仁20g、蒼朮12g、徐長卿15g、炙蜂房10g、炙全蠍3g、甘草5g。」

李秀立逐字逐句的讀著,嘴裡不住驚呼起來,「臥槽!王醫生果然是藝高人膽大!」

他讚歎王明制川烏用到了十克。

精通中藥炮製學的他知道,制川烏是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水煮四到六個小時,或者蒸六到八個小時,至切開無白心時,用口去嘗一嘗微微有一點點舌頭麻時,再去晾乾、切片。

這一道相對相對簡單的製作工藝,大大減少了川烏的毒性。

然而,藥典中記載,制川烏的用量是一三克,必須久煎!

王明將這一味藥物的用量足足提升了三倍多!

夠膽大!

怎麼搞?

李秀立捫心自問,自己恐怕也不敢隨意開十克的制川烏。

「李醫生,你在幹啥呢?」

鄺麗從治療區域跑了出來,剛才李秀立和王明的聊天她可是聽得一清二楚。

兩人的關係不好,她也是知道的。

「我在看王明開的中藥。」.

鄺麗翻了個白眼,「你呀,沒有主任命,卻有主任心。」

李秀立笑著回答:「那我當主任可好?」

「別開玩笑了,我們主任可是還要十多年才退休呢!」

鄺麗說完後,目光落在了顯示屏上。

第一味中藥格外顯眼,她不由驚呼起來,「我的天啊!制川烏用到了十克!」

她揉了揉眼睛,嘴巴張得大大的,「我可是記得,藥典上記載,制川烏劑量是一三克。」

「這個我也知道,王明藝高人膽大,可是有真本事的!」這回,李秀立是發自肺腑的讚歎。

「呦。你不是和王醫生關係鬧僵了嗎?怎麼還會表揚人家了!」

「你呀,工作上鬧僵了,不涉及生活。不過,他這方子開的的確是好!」

鄺麗咧嘴,「你呀,終於學會表揚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