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守將文聘,原本是劉表麾下的大將,劉琮歸降曹操後,文聘也跟隨投降了曹操。

文聘初不隨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於見人。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先嗆然而譽之。

之後曹操對文聘委以重任,令文聘守衛江夏,典北兵、鎮荊江。在此期間,文聘多次與關羽交戰,數次阻擋了關羽對於江夏的攻打,還攻取過關羽的輜重,燒燬了關羽戰船,使得關羽最終放棄了攻打江夏,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

後來呂蒙擊敗關羽,奪取荊州後,吳國又數次派兵攻打江夏,每一次都被文聘成功擊退,甚至其中一次是孫權御駕親征,孫權以五萬眾攻打石陽,包圍文聘,情況急殆。

但文聘堅守於城中不動,孫權屢攻不下,駐紮了二十餘日也沒有成果,唯有撤去軍馬。文聘聞信,開城領兵追擊,大破吳軍而還。

江夏城在文聘守衛下的,長年固若金湯,故而被譽為“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

後來曹魏讓善於守城的文聘,負責鎮守曹魏荊州最重要的城池襄陽,自從文聘接手襄陽防禦後,不斷地強化城防,進一步加固了城牆,還引襄水入襄陽,疏浚了襄陽城的護城河,使得這一戰略要地,愈加堅不可摧。

此次陸遜率領十萬大軍,水陸並進,將襄陽團團圍住,好在丁奉開始攻打襄陽水師,封鎖江面之前,已經將求救的資訊傳遞了出去。

如今陸遜的六萬大軍已經將襄陽城團團圍住,四面都架起了高大的投石機,不斷地朝著襄陽城投來巨石。若不是襄陽城牆高大,城池堅固,恐怕早就被砸破了城門,被吳軍殺了進來。

文聘採取了固守不出的策略,在城牆上也用巨弩還擊吳軍,趁著吳軍沒有全面攻城,與吳軍對射,成功擊垮了數臺魏軍的投石機。

陸遜見魏軍的巨弩藉著城牆高大的優勢,射程可以超過己方的投石車,便改變了策略,開始派出刀盾兵掩護隨軍的民夫開始填土,要把城門口的護城河填平。

吳軍的刀盾兵人人都手持一面巨大的盾牌,結成盾陣之後,可以很好地掩護盾陣下的民夫,普通的弓箭根本無法射破盾陣。

很快襄陽城的城牆下,幾個巨大的盾陣從吳軍大陣一直延伸到了襄陽城的護城河邊。盾陣之下,有大量的民夫在不斷地向前傳遞裝滿沙土的袋子,猶如盾陣之下的流水線一般,高效地運送沙袋開始填河。

眼看著袋子一袋接著一袋的不斷填河,文聘不斷地喝令射擊城下的盾陣,然而城頭上的魏軍箭雨幾乎就沒有停歇過,收效卻很小,除了少數神箭手可以從盾陣的縫隙中找到機會射中盾陣下計程車卒民夫外,其餘的箭失幾乎無法取得任何效果。

倒是城頭上的巨弩,每一次發射都能射穿一連串的盾牌,帶起一路的血霧,射穿一路的人,然而城下的盾陣人數非常多,一旦被巨弩射出缺口,馬上就有周圍的盾陣將缺口補上。

城頭上的巨弩有限,且巨弩裝填緩慢,雖然每一次射擊都能取得很好的殺傷效果,但就整個戰局而言,作用卻很小。

不到半個時辰,襄陽城下的護城河便被盾陣下高效運作的民夫流水線給填平了,城下的盾陣之中,開始爆發出陣陣的歡呼聲,吳軍的填河作業完成了。

很快,隨著陸遜一聲令下,盾陣開始徐徐後撤,逐步撤出了魏軍的射程範圍。

這時候,吳軍打大陣之中,開始鼓譟起來,人們歡呼著擁簇著一臺巨大的衝車,從吳軍大陣中湧出,開始緩緩地朝著襄陽城而來。

東吳的這一臺衝車,顯然是經過陸遜精心打造的,體型十分巨大,就像一座移動的小房子,整個造型有些像一頭鋼鐵的烏龜,衝車前方有鋼鐵鑄造的撞頭,衝車全身都被鐵片覆蓋,推衝車計程車卒可以在衝車內部推進,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弓失攻擊。

儘管如此,衝車周遭還是有大批舉著長盾的刀盾兵,結成嚴密的盾陣,防衛在衝車四周,防止魏軍突然衝殺出來,破壞衝車。

文聘見到這麼大一個如怪獸般的衝車朝著襄陽城不斷地迫近,也大吃一驚,趕緊下令城牆上的弓弩手和巨弩開始朝著衝車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