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城的魏軍,見幾乎沒有機會退回內城了,紛紛不顧一切地朝著東面逃出,希望能夠逃出長安。

可這時候蜀軍的騎兵已經大量的進入到了長安城中,不但俄何燒戈的羌騎進城了,連劉豹麾下的匈奴弓騎兵也紛紛進城了,甚至連擔負左翼掩護任務的馬岱涼州鐵騎也進城了。

長安城多達九道的城門,給軍隊快速進入城池提供的便捷,而長安的駐軍基本都以步兵為主,很快便被湧入城中的蜀軍騎兵給追上斬殺。

姜維見進攻順利,立即下令所有騎兵迂迴前進,勢必要搶在魏軍前面,奪取長安城其餘幾面的十幾座城門,堵死魏軍逃出長安城的一切通道。

同時也宣佈了一條政策,那便是,只要魏軍肯投降,便降者不殺。

蜀軍與魏軍打了多年的仗,自從姜維北上以來,無論是對羌人、匈奴人還是對雍州魏軍、涼州魏軍,甚至是西域的胡人,只要宣佈了“降者不殺!”就一定會說到做到。

而且許多的俘虜後來都成了蜀軍的一員,這也是為何蜀軍能夠在短短時間之內便能夠擁有十二萬大軍的重要原因。

但凡是投降加入蜀軍計程車兵,無論民族,無論出身,只要加入了蜀軍便不會受到任何歧視,統統一視同仁,憑軍功說話,故而姜維優待俘虜這一點在魏軍之中形成了良好口碑。

於是各路騎兵爭先恐地地迂迴包抄前進,不再一味地追求斬殺魏軍,而且奮勇爭先地奪取外城的各處城門,而且一路狂奔時還不停地宣佈著蜀軍的政策:

“降者不殺!”

外城的魏軍見蜀軍已經迅速奪取了長安城各處外城的城門,而內城的城門又已經緊閉,幾乎是進退無路了,便紛紛丟棄兵器,跪地投降。

很快外城的魏軍大片大片地投降蜀軍,整個外城迅速地被蜀軍佔領,處於外城的魏軍至少有兩萬之多,除少部分戰死外,多數人都直接投降了魏軍。

而蜀軍的主力也順勢進入長安外城,控制了長安外城的各處要害,徹底將長安內城圍死。

言情

內城的城牆沒有外城那般高大,但也有三丈餘高,城外蜀軍的攻城塔無法直接推進城內,除非拆開了重新組裝,這將耗費大量的時間。

而城外的霹靂車也一樣無法直接推進城,都需要拆卸入城後重新組裝。為了加速對長安的攻勢,諸葛瞻下令將可以透過城門的攻城器械:火獸攻城車和床弩推入城中,並下令士卒迅速拆卸城外的攻城塔和霹靂車。

在各軍為攻打內城積極做準備的同時,姜維也給內城的夏侯懋投去了勸降信件。

信中姜維回顧了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劉禪的皇后張星彩身上也流淌著夏侯氏的血脈的光榮歷史,對夏侯懋承諾,只要夏侯懋願意投降大漢,在大漢必然可以不失封侯之位。

大漢願意給夏侯楙一天的時間考慮,倘若一天之後夏侯楙仍不開城投降的話,漢軍必攻入內城,擊殺一切反抗之敵。

勸降信投進內城後,為表誠意,同時也為各軍攻取內城提供準備時間,姜維果斷下令停止攻擊內城一天。

如今夏侯楙被困在內城之中,猶如甕中之鱉,即便夏侯楙不投降,敗亡也是遲早的事。

長安城的攻取已經志在必得了。姜維便在長安外城設營,召集諸軍將領議事。

此次攻取長安外城,居功至偉的便是俄何燒戈,作為先鋒的他不但擊潰了夏侯玄出城的羽林衛,還活捉了夏侯玄,導致魏軍外城士氣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