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字,直接就把於克保給鎮住了。不僅僅是於克保,譚鴻博他們幾個博士和碩士,也是聽得眼睛瞪得熘圓。

“你的意思是,我們搞定了石墨烯,能夠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可是世界上最牛逼的獎,我們國家還從來沒有人獲得這個獎!”

“如果我們這個專案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那豈不是我們都要被載入史冊?”

“那我不成頭香居士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亢奮。諾貝爾獎作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綜合獎項,應該可以算是所有人最夢寐以求的,不管是物理化學數學經濟醫學,幾大門類基本上都包圓了。

更不要說獎金還不菲。比如2000年,諾貝爾獎五大單項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達到了九百萬瑞典克朗,摺合一百萬美元。

而2001年,是諾貝爾的百年誕辰,獎金會提升到一百四十萬美元。

當然,這不重要。區區一百四十萬美金而已。陸逸明的目標是為國爭光!

提前二十年以夏國國籍拿到諾貝爾獎!要的就是這個feel。於克保心動了。

要是能夠拿諾貝爾獎,別說什麼副教授了,副校長都給你當。全國知名——不,全球出名!

族譜都得從這兒重開一頁,以後清明節第一柱香都得插你墳頭。這個誘惑,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抵擋得住的!

相比較之下,那一百多萬美金的獎勵,還真不算什麼。眼看著大家都很心動的樣子,陸逸明趁熱打鐵,說道:“你們還別不信,石墨烯的理論效能你們應該清楚,如果真的能夠製備出來,甚至能夠大規模生產,那絕對會獲得諾貝爾獎的。”於克保稍微猶豫了一下,就決定按照陸逸明的規劃去走了。

他雖然認死理,卻也知道像陸逸明這樣

“人傻錢多”的金主爸爸太難找了。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啊。不過,於克保還是抱怨說:“目前尚不清楚製備石墨烯的具體辦法,研究需要耗費一點時間。”陸逸明笑道:“我覺得你可以試試機械剝離法。用透明膠帶對天然石墨進行層層剝離,應該就能夠獲得單層石墨烯結構。”

“機械剝離法?”於克保內心有些振奮,但是隨後又偃旗息鼓了:“先不說這個辦法能不能行,即便是能行,這個生產效率也實在是太低了,根本無法工業化量產,也就意味著就算研究成功,也沒什麼經濟價值。”事實上也是如此,這種方法確實可以製備微米大小的石墨烯,但是其可控性較低,難以實現大規模合成,幾乎毫無商業價值。

可沒有商業價值,不代表不能炒作!陸逸明說道:“不管有沒有經濟價值,先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嘛,這不是科研的一貫思路嗎?先做出來供給研究用啊,等研究明白了再想辦法大規模量產不就好了?再說了,這麼前沿的課題,能夠把石墨烯分離出來就已經能夠震驚世界了,你直接就想到大規模商用是不是也不現實?”被陸逸明這麼一說,於克保有些病胡奧意思了,撓了撓頭說道:“好像也是這麼一回事。”畢竟大家都是蹲在實驗室裡面搞研究的,實驗室產品跟推向市場那中間可還隔著十萬八千里呢。

當下要解決的,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見陸逸明如此信心滿滿,其他的話於克保也就沒有說了。

反正出錢的是陸逸明,他花起來又不心疼。而且石墨烯這種當下只存在理論中的材料,他也開始感興趣了,萬一要是成功弄出來,驗證了那些特性,估計還真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做通了於克保的思想工作之後,陸逸明也投入到了實驗當中,雖然他在材料學上並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積累,可畢竟掌握著正確的方向,因此在他的指點下,整個專案小組的進度可謂是一日千里,突飛勐進。

陸逸明充當理論指導這個事情,最開始的時候於克保是不服氣的,畢竟外行指導內行,你一個元素週期表都被不利索的傢伙,來指導一群物理學博士做實驗,多多少少有些大可不必。

但是隨著實驗的進行,石墨烯的階段性成果顯現,於克保也漸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變得認真和專注起來,眼裡彷彿已經看到了閃爍的曙光。

對於陸逸明的腦洞,也只能在心裡面默默地豎起大拇指。該說不說,這個首富還是有點東西的。

而且,陸逸明不止於理論指導,他還有事沒事就跑到公司實驗室裡面來,親自參與做實驗,玩得不亦樂乎。

這讓李易文十分吐槽:“你這不務正業的傢伙,投資投資幾個億,難不成就是為了過過科學家的癮?”對此,陸逸明也沒有反駁,反而笑著說道:“怎麼?打了一輩子仗,難道我就不能享受享受嗎?”李易文懶得跟陸逸明爭論這些,直接轉移話題說:“漂亮國那邊,我按照你的意思,留了二十億美金,這筆錢你打算拿來幹什麼?”陸逸明想也不想,脫口而出道:“炒期貨。”

“炒期貨?”李易文頓時大驚:“什麼期貨?”不怪李易文這麼大的反應,實在是期貨這玩意兒太考驗心理素質了。

股票還好說,稍微能夠分析一下,可期貨這玩意兒,就非常玄學了,多少分析大師都在這個領域裡栽了跟頭,甚至輸得屍骨無存。

強行平倉聽過沒?收益達不到預期直接平了,坑得親媽都不認識。陸逸明說:“石油。”隨後,不等李易文發問,陸逸明又接著說:“放心吧,我不做沒把握的事情。”別人不知道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陸逸明身為重生者,心裡可是門兒清的。

2001年,在漂亮國經濟疲軟以及非opEc國家增產的夾擊下,石油價格開始下滑。

opEc又一次陷入了一連串的削減日產限額的輪迴中,2001年9月1日,opEc減少日產限額350萬桶,想要人為干涉市場供求。

如果沒有雙子大樓事件,這樣的削減規模也許足以扭轉跌勢。奈何飛機的驚天一撞,崩的不止是大樓和美利堅的航空股,還有國際油價,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對於陸逸明的目光,李易文是根本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的。畢竟這幾年陸逸明都靠著這玩意兒搞成亞洲首富了。

“好吧,買漲還是買跌?”陸逸明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買跌。”

“買跌?”李易文不由得皺眉:“你確定麼?opEc正在減產啊,全球石油的消耗量又沒有減少,按道理來說不應該漲價才對麼?你這違背經濟規律了啊。”陸逸明也沒解釋太多,畢竟他也不知道內情,就知道按照重生之前的時間節點,這會兒該跌了。

“經濟規律算個屁,啥叫政府意志懂不懂?”李易文說:“行吧,那買多少?”

“表哥你是瞭解我的,我當然是梭哈啊。”李易文竟然不感覺到意外:“我想也是。”陸逸明接著說道:“對了,再弄點槓桿什麼的,這把我們穩贏。”二十億,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李易文這幾年對於這樣的數字也已經麻木了,但是陸逸明居然要加槓桿,就讓李易文感覺有些大可不必了。

“二十億不少了,還要加槓桿,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