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人才批發【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陸逸明目光掃視周圍的儀器裝置,笑著對林本堅說道:“林工挺忙啊。”
林本堅無奈地說道:沒辦法,現在實驗室有了,儀器裝置也有了,但是缺一個可靠的技術團隊,我們破曉光學缺人啊。”
這年頭,大家都朝著熱門專業使勁,什麼計算機,土木之類的,都走的是打螺絲路線,像光學物理學這種純研究路線,根本就沒幾個人走。
人,滿大街都是。
夏國別的不多,人口那是世界第一的。
可惜人和人之間,卻是有差距的,破曉光學需要的是頂級的技術人才,而偏偏這樣的人才,在國內幾乎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而且很多都在官方的科研機構裡,就算是想挖也挖不動。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陸逸明很清楚,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目前來說並不能在短期扭轉局面。
他想了想,提議說:“我覺得可以先在歐羅巴搞個研發中心,建幾個光學實驗室,在那裡高薪聘請光學領域的專家搞研究,不要怕花錢,只要能把事情做好,花再多的錢,我也願意。”
見陸逸明這麼說,林本堅深刻認識到了陸逸明在這件事情上面的決心。深受鼓舞的同時,又感覺到有些為難:“陸總,你真的打算要實現光刻機的完全自產嗎?你知道的,這很難,幾乎無法實現。一臺頂級的光刻機,往往都需要整合歐美多個國家的力量,才能造出來。想要完全自產,這是連漂亮國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陸逸明笑道:“我這人就喜歡給自己上強度。我也知道這很難,但是我相信我們國家會人才輩出,我們有十三億人口,比他們好幾個國家加起來都多,既然如此,那他們好幾個國家加起來能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一家就做不到?我覺得這是不科學的。”
他年輕的面龐上,洋溢著“雖艱難險阻,我自逆流而上”的決然和勇氣。
林本堅見了,心中大為佩服的同時,也忍不住想起了自己。
之前的自己,不就是不甘心向資本低頭,才選擇逆流而上的嗎?
能夠遇到陸總這樣的老闆,自己果然是三生有幸啊。
這個世界,有些人生來就是要打破常規,創造奇蹟的。
陸逸明想起了這次過來的目的,趕緊說道:“復日大學的王校長,要帶我去京城拜訪光學大師王行,你也一起去看看,反正公司這邊,一時半會兒專案也搞不起來,不如跟我走一趟,說不定能夠另闢蹊徑呢。”
一聽說能見到王行這位光學領域的老前輩,林本堅也是非常激動的,連聲問道:“陸總,真的能見到王老?”
他雖然在國外讀書和就業,但骨子裡卻還是一個華裔,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
對於王行這位夏國的“光學之父”,林本堅也是耳熟能詳的,甚至對這位光學大老的事蹟,瞭解得一清二楚。
1961年的夏國,可謂是一窮二白,而王行卻帶領著他的光學團隊,在這種情況下研發出了夏國的第一臺鐳射器,之後又研製出了超過原設計指標第一臺大型光測裝置,開創了夏國獨立自主地從事光學工程研製和小批次生產的歷史。
】
第二天,王洪生和林本堅一起蹭了陸逸明的飛機,抵達京城。
機場,來迎接他們的是兩男一女,都是王行的弟子,為首那個男的名叫包梓鈞。跟在他身後的一男一女,是施未平和邰珏。
王行如今已經是快要九十歲的高齡了,因此他的弟子年紀也不小,看著至少都有五十歲。
包梓鈞上前和陸逸明打招呼,顯得非常熱情。
“陸總,久仰大名啊。真是抱歉,師傅他老人家年紀大了,不能親自過來迎接,希望陸總你不要介意。”
向來都是尊老愛幼的陸逸明,自然不在意這種事,反而很客氣地說道:“哪裡哪裡,是我前來叨擾了才對。”
“你好,我是復日大學校長王洪生。”
“這位是林本堅,他是……”
得知林本堅獲得過漂亮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的頭銜,包梓鈞立馬對他刮目相看,熱情地和他聊起了專業領域的事情。
兩個理工宅就這麼碰到一起,相逢恨晚,連陸逸明都被晾在了一邊,完全插不上話。
畢竟光學專業的知識,他除了小孔成像之外,別的也不太懂。
林本堅在國外的時候,接觸許多光學領域的前沿知識,這些東西都是目前國內所欠缺的。
眼看著場面似乎出現了些許小尷尬,施未平趕緊上前來,一臉歉意地跟陸逸明和王洪生說道:“抱歉,導師一遇和光學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術,就忘乎所以了,還請兩位多多擔待。”
陸逸明卻是絲毫不介意,甚至對於這種行為高度讚賞,說道:“夏國有包梓鈞這樣的學者,我們整個民族才能挺起嵴梁做人啊,若是沒有這些科學家,我們估計就只能給列強做牛做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