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課程:基礎制卡(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一的制卡課程只有一門。
——基礎制卡。
同時授課老師也只有一名。
這一學年的教學目標只是讓所有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且成為一階制卡師。
如此程度的教學,隨便找個有教學能力的四階制卡師來都沒什麼問題。
而這唯一的一門制卡課則分為三大板塊:迴路理論課程《星卡基礎迴路大全、迴路實踐課程《制卡基礎筆法以及附魔相關的《初識制卡素材、《一階墨水調配。
陸離拿起最上面的那本書。
第一本教科書,是被稱為“制卡界字典”的《星卡基礎迴路大全。
這本如同“童年噩夢”的作業本,陸離早就已經倒背如流了,直接略過。
然後是第二本叫做《制卡基礎筆法。
霍!
又是基礎。
陸離翻開教科書的第一頁,大致瀏覽了一遍目錄上的內容。
這本書在開頭就直入主題,詳細講解了10種星符以及22種星軌的畫法,並對其中的要點進行了強調。
在卡材上繪製迴路的過程中,這兩種元素確實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內容。
特別是星符,在制卡上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迴路中,每一枚星符的偏差率都不得超過百分之十,只要有一枚星符沒有達標,那麼整張星卡就會成為廢卡。
在達標的情況下,星符的偏差率也要儘量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內,否則會導致星卡效能降低,這也是相同星卡產生能級差異的原因之一。
這一點是制卡中無法改變的鐵則。
就算陸離在修改星卡引數的時候,也不可能回去改變星符的形狀。
至於星軌,在繪製的規則上比星符稍微寬鬆一些。
但繪製它的難點不在於“要畫得像”,而是要按照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星軌是連線星符的樞紐,而不同的星卡迴路中,星符之間的距離也不同。
這時制卡師們就需要在繪製星軌的時候做出相應的改變,找出適應該星卡的最優解。
繪製星符時,考驗的是運刀基本功,而繪製星軌更考驗制卡師的經驗和判斷力。
陸離再次看向後面的內容。
《制卡基礎筆法後面基本都是講解諸如“如何連貫地繪製星軌”、“如何同時兼顧運刀動作以及星力控制”之類的問題。
這些內容,陸離從小就練,早就已經形成肌肉記憶。
看來這些課程不用去聽了啊。
陸離心中暗道。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已經可以直接當老師了。
自己掌握技能和教授別人技能,完全就是兩件事。
如果有人問陸離:“十枚星符的繪製要點是什麼?”
陸離必然會回答:“這玩意還有要點?不是有手就行?”
像他這種制卡筆法精湛的人肉印表機,是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的。
當然,也不需要。
放下《制卡基礎筆法,陸離翻開剩下的兩門附魔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