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討債的第一站,是女神山正北邊一個名叫塔爾博亞的小鎮。

塔爾博亞人口不多,面積也不大。整個鎮就只有一條街,周邊也沒什麼田地,就連樹木都長得稀稀拉拉的,看起來不是什麼宜居的地方。

其實這個小鎮很安靜,而且地處內陸遠離戰火,安全有保障,按說願意來此定居的人應該相當多。

但事實並非如此。

塔爾博亞這地方,百年來都是有名的窮鄉僻壤。

這主要是因為這地方的土地比較貧瘠,種地的收成相當低。

之所以土地貧瘠,主要是因為這裡的地底有豐富的礦產。

其實大多數礦產豐富的地方一般都比較富裕,可塔爾博亞卻是個例外。

因為這裡雖然有著豐富的煤層,但卻不怎麼值得開採……

倒不是人們不知道煤的價值,潘德大陸的人們早在潘德王國末期就已經認識到了煤的巨大作用,很多地方都在使用煤炭,有大量煤層的地方通常都會成為貴族們爭相搶奪的風水寶地。

而一百多年前塔爾博亞鎮剛發現有大量煤層的時候,貴族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當時為了爭奪這個小鎮的統治權還引發過小規模的內戰,死傷了不少人。

但最終擊敗所有對手得到這個小鎮的初代利奧弗萬男爵,卻差點因此破產……

因為塔爾博亞的土地,泥土層僅僅只有半米厚,再往下就是很厚的碎石層——這就是為什麼土地貧瘠種不出東西,土層太薄沒有肥力,除了草以外大多數作物都長不好。

而這裡的煤層,又幾乎全都埋藏在碎石層的下面,埋得比較深。

要僅僅只是埋得深一點倒也沒關係,把礦井挖深點其實也能開採。但問題是,在碎石層下面開深井,那就必然會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塌方和滲水之類的事故。

很少有人願意進這樣的礦井,反正本地人肯定是不樂意下礦的……

可是,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得到了這片領地,當年的利奧弗萬男爵自然是不甘心的,於是他從辛加爾買了不少奴隸,用人命硬填,總算是把礦井建了起來。

最開始那幾天,礦井裡確實成功的挖出了不少質量不錯的煤炭,所以礦井的規模被再度擴大了——前期成本投得比較高,必須加大規模,要不然很難賺回來。

但加大規模之後,當第二批煤被大量開採出來的同時,利奧弗萬男爵就直接突發心絞當場去世了……

因為開採出來的煤和大量的煤矸石混在一起,矸石佔八成,煤還不到兩成……

碎石層以下的煤層就是這樣,矸石茫茫多,但這個年代的礦井裡很難分辨,反正都是黑的。

這個年代可沒有洗煤法,矸石和礦渣很難分離出來,這種煤礦自然是註定要賠本的,就算開採出來也賣不出去。

一個男爵被活活氣死了,這事自然很快就傳到了各地。

於是塔爾博亞鎮從原本的香饃饃一下子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破地方,除了過路的商旅之外幾乎沒人願意停留。

但這片領地倒是一直被利奧弗萬家族傳承至今——這種曾經把領主都給氣死了的地方,就算是想轉手也賣不出去,不吉利……

再說,再窮的地方也是要向國王交稅的,稅務官可不管你是虧是賺。

所以如今的塔爾博亞鎮,領主仍然叫利奧弗萬——這是他們的族名,歷代家族領導者都是用同一個名字。

而且現在的塔爾博亞,已經有了新的產業。

利奧弗萬家族百年來一直在這裡經營,倒也確實被他們找到了一條能賺錢的路子。

這條路子,其實就來自一直被他們忽視或者視為麻煩的碎石層——這裡的石頭本身其實就已經能創造出一個不錯的產業了,何必冒著生命危險去挖煤呢?

於是現在的塔爾博亞到處都是採石場。

這裡的人已經不再打煤的主意了,他們會直接從碎石層採集石頭,然後篩成各種大小的石塊。

大石塊會被做成大中型雕塑,其它石塊會被製成牆磚地磚之類的石材,小石子則會被用到各個城鎮鋪設道路。

雖然這些石頭利潤不算太高,但卻是一項穩定可靠而且用之不竭的產業,利奧弗萬家族也算是從破產的邊緣重新爬了起來。

而擁有了大量採石場和石材加工廠的塔爾博亞,也就成了石匠們扎堆的地方。

只不過,這裡依然會被其他地方的人視為窮鄉僻壤——因為這裡幾乎只有採石場和石料加工場,整個鎮就像是個大廠區。

再加上土層太薄,樹木難以生長,無法阻擋風沙,所以風一吹到處都是石粉瀰漫。

這種環境當然不怎麼好,所以不願或是無法從事與石頭相關工作的人自然就不會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