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歷359年5月10日。

巴克斯帝國新整編的三個軍團近萬人出現在長河城外。

李昂麾下的部隊,包括烈獅公國和諾多公國的部隊,也大多聚集在此。

不過,這些軍隊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進行聯合閱兵的。

李昂和阿琳娜的婚禮即將在長河城舉行。

婚禮籌備得很隆重,幾乎整個大陸有頭有臉的人都被邀請到場了。

就連菲爾茲威的維迪斯大王,凜鴉王國的厄休拉女王以及格雷戈裡四世也都親自過來了——他們國內可都在進行內戰呢,維迪斯的部隊還在進攻峭巖灣,厄休拉的部隊也還在圍攻曉爐城。

但他們不得不來,因為這次,除了舉行婚禮之外,還有另一件重要的事。

李昂要在這一天稱帝了。

為啥這倆人結婚要把兩國軍隊拉來搞什麼‘聯合閱兵’?

不就是為了合夥嚇唬人麼……

菲爾茲威和凜鴉國內都有戰事,如果單純只是婚禮,維迪斯和厄休拉等人確實是不沒必要親自過來的。但如果李昂稱帝他們不來,那過幾天恐怕就得捱揍了……

新潘德王國兵強馬壯,再加上巴克斯帝國的軍隊……菲爾茲威和凜鴉兩個正在內戰的國家是真惹不起。

其實李昂本來沒打算稱帝的——他對頭銜根本就不在乎。

但問題是阿琳娜很在乎……

在潘德學院成立的時候,阿琳娜在學院內牆題了一幅寄語:“如果你是貴族,你需要掌握知識才能為家族留住財富;如果你不是貴族,那你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為你和你的子孫創造財富——露西安娜·馬略·賈斯特斯·巴希琉斯。”

這算是對學子的勸學激勵,但重點不在寄語本身,而在阿琳娜的落款。

阿琳娜是她自己為自己取的名字,可以理解為她的‘自稱’——對巴克斯人而言,自稱也是正式的名字,一般會用到信函或日常稱呼中替代自己的本名。

‘露西安娜·馬略·賈斯特斯·巴希琉斯’這個落款,才是阿琳娜真正的全名。

露西安娜是她的本名,馬略是繼承自義父馬略皇帝的族名;賈斯特斯是原本的家族名;巴希琉斯是個附加名,也是頭銜,意為‘皇帝’。

馬略皇帝其實是沒有頭銜的——他當初沒有得到元老院的承認,是靠兵變威逼元老院登上了皇位,因此他沒有使用任何頭銜。

按照巴克斯的傳統,‘奧古斯都’才是巴克斯當政皇帝的稱號,如果從所謂的‘合法性’來看,德謨西斯·奧古斯都才是被元老院承認的正統皇帝,馬略反而應該算是叛軍……

因此,為了避免巴克斯國內出現什麼復辟之類的兵變,阿琳娜不再使用奧古斯都這個稱號,而是給自己加上了‘巴希琉斯’這個頭銜,表示她是元老院和民選議會都認同的皇帝——雖然當時只提名了她一個候選人,但流程確實是走完了的……

不過,阿琳娜這個頭銜是很奇特的——‘巴希琉斯’是陽性詞,通常是男性皇帝用的,女皇應該用‘巴希羅薩’這個陰性詞。

她用了男性皇帝的頭銜。

這是因為被稱為‘女皇’的統治者,通常都會讓丈夫擔任攝政王。但阿琳娜打算親自管理巴克斯帝國,做個獨裁帝王,不會讓其他人攝政。

這個頭銜,代表的是她的決心。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按照標準的書面稱謂,阿琳娜也應該被稱為‘馬略皇帝’,而不是‘露西安娜女皇’……

但出於習慣,不會有人真的把阿琳娜稱為馬略大帝,她的皇帝頭銜也很少有人提及。

即便是巴克斯國內,人們也是直接稱呼阿琳娜這個名字的——‘阿琳娜’這個詞,按照古巴克斯語,本意也是指‘高貴且富有智慧的女皇’。

但阿琳娜的這個皇帝頭銜,也就是‘巴希琉斯’,在她與李昂確定婚事之後就顯得有點尷尬——李昂沒有皇帝頭銜,但阿琳娜卻有,而且還是個男性皇帝的頭銜,這要是不知情的,指不定還以為李昂是她的男寵呢……

李昂自己倒確實不介意,即便是在婚書上,他親手寫的阿琳娜的名字依然是‘露西安娜·馬略·潘德拉貢·巴希琉斯’。

也就是說,在阿琳娜和李昂成婚之後,她也依然是巴克斯帝國的皇帝,僅僅只會用李昂的族名替代她原本的家族名,‘男皇帝’這個頭銜附加名依舊會保留。

李昂其實很認同阿琳娜用這個獨特的男性皇帝頭銜。

可是,即便李昂完全不在乎這些問題,可其他所有人都覺得這樣不妥,阿琳娜也覺得不妥。

所有人都覺得,李昂現在已經不適合再用‘國王’這個頭銜了,新潘德王國也不應該只是個王國。

於是艾米、溫蒂、阿琳娜三人再度進行了‘合謀’,然後強迫李昂將新潘德改成了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