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最後的聖騎士(第1/3頁)
章節報錯
黎明騎士團原本是巴克利帝國的國立騎士團。
當然,現在已經不是了——他們幾年前被巴克利帝國判為了非法騎士團,並被逐出了巴克利大陸。
因為他們對正義女神的虔誠實在是過於狂熱,在那些對女神過度痴迷的成員心中,關於褻瀆女神的標準已經達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他們犯下了無數難以想象的暴行——他們把不計其數的無辜商人、農夫甚至貴族送上了火刑架,理由是為了清除他們身上的罪孽。
而那些所謂的罪孽,其實就是一些日常瑣事——比如隨地吐痰、馬匹隨地大小便、禱告時走神、女神的祭壇沒有正對著日出的方向,或是神像上有灰塵之類的……
這些事在他們眼裡都是異端!都是對女神的褻瀆!
反正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罪,只要在這方面存在任何疑問,那就先把嫌疑人送上火刑架,讓女神來分辨。
當然,這其中大概也有政體原因。
巴克利帝國正在從純粹的封建制國家轉變為資本化國家,自從火槍被巴克利皇帝引入軍隊,並開始推行平民軍團制度後,商人與平民的地位實際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因為,火槍的存在,使得一個僅僅訓練了兩週的農夫,就能輕易的殺死一名苦練武藝二十年的騎士……
而農夫用起來多便宜啊……
因此,以血脈、武技、戰馬與盔甲為傳承基礎的傳統騎士,不再是巴克利帝國保證戰鬥力的首選。
既然兵力來源從騎士轉變為了農夫,軍費和武器來源也從貴族變為了商人,那麼農夫與商人這些平民階層的地位自然而然的就會得到提升——雖然看起來不明顯,但貴族們肯定都體會得到。
比如產生階級衝突時,皇帝陛下可能會維護平民和商人的權益;比如頒佈的政策,大多會對增長平民人口和發展商業有好處,但貴族可能會蒙受損失。
那些承平日久逐漸腐朽的傳統騎士階層,自然不能坐視這種情況出現。
而黎明騎士團的做派,除了狂熱的信仰之外,很可能也是這些傳統貴族騎士為了維護自身特權而掀起的最後瘋狂——以正義女神的名義實施他們的‘正義’,清理掉那些支援新政的‘異端’。
但他們這種對抗新政的行為做得過於極端,以至於巴克利皇帝也無法接受——誰知道這群傻子會不會出於飯前便後沒洗手之類的原因,把推行新政的皇帝陛下也送上火刑柱?
因此巴克利帝國驅逐了他們,廢掉了這支強大的武裝部隊,為此甚至掀起了內戰。
羅蘭爵士就曾是黎明騎士團的一員。
羅蘭爵士其實並不是巴克利人,他出生在巴克斯帝國一個不起眼的村莊,那裡拜蛇教一度非常猖獗,蛇教信徒經常強虜村民,以鮮血獻祭邪神阿茲·達哈卡。
少年羅蘭是不幸的,他曾在暗處目睹蛇教信徒帶走他的父母,那時他才十歲。
但他也是幸運的,成為孤兒後,羅蘭得到了一位正義女神信徒的無私幫助,將他送往巴克利加入黎明騎士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與戰技訓練。
在巴克利,羅蘭成長為一名卓越的騎士。
但他是黎明騎士團中的異類——他因為正義女神的信徒而得到過幫助,他比任何人都更虔誠的信仰著正義女神。但他認為女神並沒有賜予任何人私自審判他人的權利,他也不願為了爭權奪利而濫殺無辜。
為此,羅蘭以榮譽起誓,終生不追求財富與地位,一心與邪惡為敵,以維護正義與公正為己任。
他在阿絲塔莉亞的神殿發下了宏願,正式受封為一名聖騎士。
‘聖騎士’並不是什麼普通意義上的高貴地位或封號。
它其實是指向女神發誓效忠,願意終其一生遵守清規戒律,只為信仰而戰,以神聖理想為目標的虔誠騎士。
也可以認為是苦修者。
當然了,成為正義女神的聖騎士,就意味著自身在道德上不能有任何瑕疵,並且終生不以財富與土地為目標,而是畢生踐行正義。
這樣的人自然是很少的,因此聖騎士會得到大多數人的尊敬,社會地位也遠高於一般的貴族騎士。
但事實上,能夠成為聖騎士,或者真心願意成為聖騎士的人極少——發誓為女神而戰,信守美德並嚴格遵守所有戒律,這確實能得到世人的尊重,但自己卻得不到任何好處……
在商業氛圍濃厚的巴克利帝國,資本意識已經抬頭,利己主義和殖民心態已經逐漸盛行,不為自己謀私利的聖騎士甚至會被認為是傻子。
尤其是在黎明騎士團的狂熱已經毀掉了他們的名聲時——這個騎士團因為其過於狂熱的行為,在巴克利其實是被人們背地裡稱為‘黎明傻子團’的。
但成為聖騎士,就可以不再聽人調遣——聖騎士不會效忠於王權,而是效忠於神權與信仰,同時兼具傳承整個騎士團信仰與戰技的責任。
由於不再追求權利和財富,只為女神服務,聖騎士可以不用服從任何人的指揮,也就能讓羅蘭不至於奉命殘害無辜的人。
成為聖騎士之後,羅蘭也打算糾正黎明騎士團的行為——他對真正的正義與公平的執著,與其他黎明騎士團成員的所作所為截然不同。
但這種糾正逐漸演變成了分歧。
分歧很大,大到了刀劍相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