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潘德商業新秩序(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種從金幣上摳金子的做法,算是一種‘傳統藝能’了……
畢竟無論金幣是厚還是薄,它都是1第納爾,在作為貨幣的使用價值上並沒有分別。
事實上,這也是巴克利的第納爾為什麼從金幣轉變成了銀幣的原因——‘雕刻藝術家’實在是太多了。
原本的第納爾是重約3.25克的小金幣,等同於一盎司(金衡制,約31克)純銀。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很多人開始從金幣上摳金子,一層一層的將金幣削薄。
摳到後來,一枚金幣的重量竟然還不到2克,薄得割手,商人和達官貴人們都得戴上皮手套才敢數金幣了……
這就是為什麼天朝的金銀長久以來都是用稱重的方式使用——還是天朝的老祖宗們有經驗啊!民間只發行銅錢,金銀只在大規模交易時流通,而且一律評估純度稱重量!
事實上即便是銅錢也有優劣……但這時候,銀本位的邏輯就會體現——不同品質的銅錢兌換銀子的比例可不一樣。
所以到了幾十年前,大概從潘德歷300年左右起,巴克利帝國也不再發行金幣,改用了等值的一盎司大銀幣(注:和銀元差不多)。
這種銀幣也是等值的1第納爾,且並不是純銀,所以硬度比較高,很難摳的。
而且重達30克的大銀幣,摳薄了很容易被看出來……這才使得巴克利的‘雕刻藝術家’大量減少,畢竟費很大功夫才摳點不純的銀子,這價效比就不高了。
又大又重的銀幣不方便攜帶,大額交易很難操作,這看起來就像是貨幣體系的倒退,但它卻反而促進了巴克利的經濟發展。
正是因為沒有了更方便的小金幣,巴克利帝國竟然因此而率先發展出了銀行,並且有了最初的信用交易體系——商業聯盟。
也就是戈德里克口中的‘民間團伙’。
銀行和信用體系催生了相對現進的金融業務,所以巴克利帝國的商業也由此漸漸發達。
而潘德大陸,大概‘雕刻大師’們還不算太多,所以流通的依然是金幣——李昂覺得自己似乎又看到了商機……
而且,烏爾裡克國王此時向巴克斯帝國宣戰,這可就是大好的機會!
咳,這不是指宣佈公司倒閉的好機會。
事實上看到跟著萊絲麗來到麥香領的商人們之後,李昂就已經認為自己直接宣佈公司倒閉並不合適——怎麼能做一錘子買賣呢?
那影響多不好!
得好好經營……
說不定還能再多薅幾次呢!
當然,想要多薅幾次的話,就得先給投資人一點真正的交代——或者說,得讓他們看到點盈利的希望……
商人可不比貴族,忽悠……不是,引導他們參與合作得用實業。
看得見摸得著的那種實體產業。
因為,他們是真的會全程跟著確認事實的……
這事兒就不能靠手下了,領主大人得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