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星期四。

港府發出公告:將海外信託銀行,以25億現金的價格,出售給八達通金融集團。

一時間,港九震動。

媒體們紛紛進行求證和採訪,並進行了大幅報道:

八達通金融集團,隸屬八達通控股公司,即林祖輝先生的全資公司。

此次交易,不涉及國商銀行,即所有資金都由林祖輝先生的個人資金支出。

海外信託銀行在1988年扭虧為盈,去年(1991年)盈利2.7億,累計虧損已經減至21.5億;依此良好的勢頭,數年後便有出頭之日。

此次交易完成後,八達通金融集團旗下將有兩家銀行——國商銀行(香港)、海外信託銀行;計有分行75家,僅次於東亞銀行,在華資銀行名列亞軍;計有191億的存款,吸納存款排在滙豐、中銀、恒生、東亞銀行之後,比渣打銀行還多。

對於八達通金融集團發展如此迅速,媒體們也紛紛報道,任何人都複製不了,因為林祖輝先生真金白銀掏出了75億港幣的現金。

一時間,林祖輝的財力再次被香江市民津津樂道,更是傳播海外。

九龍,國商銀行大廈。

八達通金融集團的高層們,和林祖輝在會議室舉行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海外信託銀行行政總裁李榮恆、及海外信託銀行幾名高層。

八達通金融集團的總裁是一位華人,叫劉國權;副總裁分別是何昌鴻、英籍狄樂思。

其中何昌鴻是國商銀行(香江)的行政總裁,也將是即將誕生的‘八達通銀行’的行政總裁。

整個八達通金融集團,雖然有部分外籍高管,但他們主要是做顧問的工作,保證八達通銀行沒有家族銀行的通病,並賦予公司西方銀行經營的理念、經驗(參考用,不會照搬照抄)。

也就是說,林祖輝雖然是八達通銀行的唯一股東,但是八達通銀行依舊要按照香江銀行規章制度、以及國際銀行通用準則,來執行和經營。

八達通銀行,不能被認為是林祖輝的個人銀行,否則遲早發生問題,也不利於發展;

所以,時機成熟,林祖輝就會組織它進行上市。

只有透過上市,八達通銀行本質上才是一家公眾銀行。

當然了,林氏家族依舊可以透過八達通金融集團,來影響八達通銀行,並不是將全部徹底交給外人。

會議開始,林祖輝作為八達通金融集團主席,率先說道:“兩家銀行要在今年完成合並,更名,這是首要的任務。何昌鴻、李榮恆、李慧敏,你們三人是‘銀行合併小組’的負責人,何昌鴻擔任合併後的行政總裁,李榮恆、李慧敏擔任行政副總裁。”

“是,老闆!”三人立馬回答道。

林祖輝又說道:“劉國權帶領八達通金融集團,對他們進行支援和監督,保證萬無一失,不出現紕漏!”

劉國權點點頭,說道:“好的,老闆!”

林祖輝繼續說道:“八達通銀行本身已經成為香江華資大銀行,按理來說,不需要像本地華資小型銀行那樣,需要找一個大靠山。不過呢,八達通銀行本身就有我這樣一個大靠山,所以存貸比可以稍微高一點,給我定在49%。”

像東亞銀行、恒生銀行,普遍都在50%以下,東亞銀行只有43%、恒生銀行45%。

華資銀行紛紛落馬,也嚇破了一些小銀行的膽子,比如永隆銀行的貸款比在40%以下。

不過,林祖輝覺得,他有恆金投資、家族辦公室做擔保,49%的存貸比,已經算是保守了;一旦發生擠提,林祖輝能在幾天時間裡,籌集50億沒有問題。

更何況,每一次擠提事件都是因為‘外因’所致,而林祖輝所知,只有亞洲金融危機,才會發生銀行危機了。

既然如此,那就膽子稍微大一點。

何昌鴻說道:“49%倒也不是很高,比起港基的90%以上,完全是大巫見小巫。老闆的信譽卓然,又於恆金投資這個私人投資公司,49%的存貸比率還是非常保險的。”

港基銀行確實猛,存款60億,放貸56億,僅留一點點現金備用。

當然了,一旦發生擠提,有阿拉伯銀行的支援,憑藉石油美元為後盾,也能有驚無險的度過。

去年國商銀行爆發,凡是有中東背景的銀行,都發生了擠提。但港基銀行依舊安然度過,而且現在依舊‘我行我素’,大量放貸,不就是有‘阿行’撐腰嘛!

接著,林祖輝又說道:“你們放貸的時候注意,內地正在更大力度的放開市場,屆時我們地產商、工廠主,馬上要大舉投資內地,可以考慮這方面的貸款,我覺得非常有保證。”

眾人不懷疑林祖輝的眼光,所以紛紛點頭附和。

接著,林祖輝不再發言,讓專業的人來繼續討論,而他拿著紙和筆記錄,算是學習。

此次八達通金融集團和港府達成交易,林祖輝立馬要求各家分行負責人警惕起來,看看是否有儲戶因為擔心,而取走存款。

理論上是不會有的,畢竟林祖輝在香江的信譽卓越,以及他又是直接拿現金收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