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媒體紛紛報道,林祖輝先生有意接手國商銀行,並在和港府進行談判。

不過有媒體指出,國商銀行海外可能還存在這近20億的無記錄債務,是本次談判最大的障礙。畢竟,幾乎沒有財團願意負擔如此大。

也有媒體指出,林祖輝先生作為香江的首富,不忍心看國商銀行的儲戶血本無歸,長達數年才有可能拿回部分存款,所以才考慮介入。

還有媒體指出,如果新財團介入國商銀行(香港),要準備近50億的‘虧損’,才能打救國商銀行。

一時間,輿論譁然。

國商銀行的儲戶們紛紛將希望寄託在林祖輝身上,香江輿論界更是將林祖輝的地位無限拔高,大家都希望林祖輝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林祖輝當然不會馬上同意收購,國商銀行‘臨時清盤’的期限是五個月,他何必急於一時。

所以,他想等國商銀行的海外無記錄債權人出現後,再進行考慮收購與否。

不過,他並沒有下定決定要收購,和港府接觸只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他需要仔細權衡利弊,以及和港府好好討價還價。

實在不行,他其實還有其它選擇,比如恒生銀行手中的‘永安銀行’,也是個選擇;還比如港府手中的海外信託銀行,相信他也是希望很大。

時間匆匆,轉眼兩週時間過去。

5月伊始。

林祖輝來到恆金投資,喬治和布魯斯都回到香港向他彙報工作。

喬治彙報道:“4月標普500期指已經交割,交割指數為380點,我們買入平均指數為317點,總計25000手.每手獲利1.5萬美金,總計獲利3.75億美金(29.25億港幣),可回籠資金44.85億。”

林祖輝滿意的點點頭,雖然略有偏差,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儘快將資金回籠在恆金投資香江賬戶上,我這邊收購銀行需要。以後這種金融投資,都將在我的投資銀行完成。所以恆金投資將會變成我旗下銀行的投資銀行,你要正好準備,繼續來負責我的投資銀行業務。”

說白了,就是將進行合併,他以後的金融財團將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

沒打算做保險公司,道理很簡單,香江的保險業務都被倫敦的保險公司壟斷了,本地保險公司基本都是處於虧損中。而保險最重要的是信譽,那些上百年的保險公司有天然優勢。

更何況,林祖輝收購銀行,不過是輔助他個人投資金融產品而已。

喬治興奮的點點頭,他清楚林祖輝的本領,相信林氏家族的金融財團會越做越大的。

“好的,老闆!”

接著,布魯斯向林祖輝彙報了家辦的投資情況,總體來說家辦投資部還沒有恆金投資忙,不過家辦的幾個投資經理都是林祖輝的私人財物顧問,順帶還監管著恆金投資。

布魯斯彙報完工作後,又對林祖輝說道:“花旗銀行、甲骨文公司,這兩家公司的股票目前依舊不容樂觀,還在持續下跌。若是老闆想抄底,我們分析了一下,下半年才是最好的機會。”

林祖輝點點頭,他其實也清楚,他記得花旗銀行股價跌至8美元多的,目前才10美元,說明還有下跌空間,

至於他前面投資的4.9%花旗銀行股票,已經被稀釋至3%左右了,總計1660萬股,已經產生了3000多萬美元的虧損。

不過沒關係,反正是長線投資的,明年花旗銀行和甲骨文都會翻身了。更何況,他還和花旗銀行成為了盟友關係,方便以後在美國投資。

林祖輝說道:“好,這兩隻股票留著下半年再抄底,我最近資金也開始緊張了!”

說到底,還是他想將國商銀行、海外信託銀行收入囊中,這恐怕就需要70~80億的資金。

而且,最近他已經組建了一隻銀行團隊,他在香江挖了三名銀行高層,其中就包括恒生銀行的李慧敏;除此之外,海外也挖了兩名銀行高層,一個華人一個外籍;再加上他的財務顧問們,相信一旦接手銀行,立馬可以管理走上正軌。

國商銀行果然突然湧出約18億港幣的無記錄債務,一時間,讓本來有意接手的華人銀行(中資背景)立馬宣佈退出。最後的希望,就只剩下林祖輝尚未表態。

至於那些國商銀行的儲戶,此時恨不得將林祖輝供起來,希望他接受國商銀行。

林祖輝再次帶著人,來到財政司。

會議室裡,林祖輝說道:“崔司長,我們的團隊改變了注意,希望從港府手中買下海外信託銀行。”

林祖輝改變了策略,打算從海外信託銀行下手。當然了,他其實也想拿下‘國商銀行’,這家銀行畢竟有三十多個分行,而且業務非常廣;就是虧損太大了,現在是差不多40億出頭的樣子。

比歷史稍微好點,大概是林祖輝提前讓這個雷爆掉的原因。

崔克誠馬上搖搖頭的說道:“林生,海外信託銀行尚未到出售的時候,我們現在談的是國商銀行。而且,我們希望為海外信託銀行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團隊!”

林祖輝笑著說道:“國商銀行連港府都感到棘手,更不要說我一個商人了。至於你說的經驗豐富的團隊,我已經組建好了,他們俱是香江頂級的高層,就連你們倫敦銀行家也有兩位加盟我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