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林祖輝從歐美考察回到香江。

海外期間,自然也少不了陪伴一下海外的女人,所以一切顯得比較匆忙;但他依舊錶示出誠意,哄大家開心;而像是邱舒珍和林紫霞在海外生子,一是可以直接拿入籍,二是避免曝光。

再過兩年,大家都要去各自的國家陪伴兒女讀書,以及在當地發展事業;當然了,她們隨時可以回香江,相當於兩地來回跑;對於有錢人來說,這不是什麼麻煩事,她們有錢也有時間。

有好友加前輩的經驗,林祖輝知道,只有你有錢有勢,小妾放在海外也無事;他的好友加前輩,據說一年只去加拿大五六次;比起那位,林祖輝的優勢太多了,所以他對於這個安排,非常有信心。

至於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安排到國外,這是因為林祖輝希望他們認同自己的國家(以國籍為準)和當地的文化;這樣一來,他們長大後才能發展得好事業,畢竟香江已經容不下他們了(地方太小)。

所以如此安排,並不是因為林祖輝擔心大家在香江的安全,而是出於家族戰略佈局。至於所謂的‘世紀大盜’,只要他腦子不傻,也知道林祖輝是有錢人最不好惹的。

.........

禮拜一,林祖輝按照慣例來到新時代集團。

說實在的,就算林祖輝每週工作兩天,他旗下的六大事業版圖,也能成為巨頭的存在。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他了解世界的走勢,而集團公司都已經是人才濟濟、制度完善、氣氛優良。

他認識幾個人,比如老嘉道理(八月下旬已逝世)、鄭裕桐等人,他們每天其實也就是去辦公室坐坐而已,掌握一下大方向,便如同定海神針,公司能有不錯的發展。

而對於林祖輝來說,大方向都不用去分析,就已經在腦海裡了。甚至可以說,他只需要把握幾個大事件,就能讓新時代集團成為萬億資產俱樂部,而這些的關鍵就在於一個資產的調動。

比如他在亞洲金融危機前,會讓新時代集團將亞洲的資產拋售一些,再將資金調往美國證券市場;而又在網際網路泡沫前,將資金從美國抽出,抄底香江、韓國、東南亞、日本。僅這樣一個資金的調配,就可以讓集團資金升水幾成。

年份越是往後,越是‘炒’級富翁的天下。

前世的李超人不是炒客嗎?

肯定是!

不過他的炒是比較穩的炒,比如收購赫斯基,是趁高套現;發展桔子公司,也是趁高套現;在內地做地產,還是趁高套現;在英國購買基建,依舊是趁高套現。

他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炒客!

但你要說他沒有貢獻,那完全是嫉妒了,赫斯基是經過併購、整頓,才變得越來越優質的;桔子公司的電訊業務,是投資了鉅額資金髮展基站和網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內地地產更不用說了,投資長達十年才進入收穫期,期間帶動了多少產業和就業崗位;英國的基建也是要投入改善的,才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炒客也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在香江就有兩個極端的富豪:

一個是羅旭瑞,通常的收購,收購時市值大增,收購落幕市值必會大跌;但羅旭瑞收購完成,即有一攬子重組計劃出臺並付之實施,市值可以保持上升的勢頭;

一個是黃玉郎,收購之後毫無作為,生吞活剝,讓收購的企業成為他的累贅,一旦市場不利,便是他的催命符。

林祖輝還年輕,自然不會考慮‘半退休’,等到2015年,他便開始‘半退休’,依舊當然董事局主席,但充分放權給管理層,以及培養兒子。

至於交出董事局主席,這個完全說不準是什麼時候的事情,畢竟男人都是貪權的。

來到辦公室,拿起報紙閱讀起來。

他不管在世界那個角落,每一天都有他在全球的商業動態,傳到他手上;這是由一個高效的助理團隊,組建的秘書網路。

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裡,香江的資訊他也是瞭解的清清楚楚,整體來說沒有什麼大事。主要是各大地產商,紛紛釋出半年財報、年度業績,紛紛傳遞喜人的業績。

比較曙目的是恆基地產,公佈年度業績時(1992/1993年度),宣佈每股派發1元,涉及金額16億港幣,給股東帶來意外的驚喜,當日股票暴漲18%。

套路,都是套路。

恆基地產市值一直遠低於資產淨值,突然派發大額分紅,無非是拉高股價;就像林祖輝猜測的那樣,後面還有重估資產,再將股票拉高。

接下來,便是發行債券、供股集資,最終籌集的資金可以高達60億以上。

不一會,地產三巨頭來到林祖輝的辦公室,聽取林祖輝的把脈意見。

做地產什麼最重要?

當然是週期!

那第二重要的是什麼?

現金流!

只要掌握了這兩點,其它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