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天後,林祖輝開啟了工作模式。

洛杉磯的一間寫字樓裡,林祖輝和經緯資本總裁陸炳文,以及幾位投資經理正在開會。

目前,經緯資本投資了9個專案,其中網景瀏覽器、動視暴雪、金山軟體(華夏)是林祖輝比較熟悉的,其餘6個專案是投資經理們看中的;林祖輝無所謂,給予了這些投資經理一些特權,允許他們擁有一定的投資額度。

比如那六個專案,一共花掉了1500萬美金,這對於押中網景瀏覽器的經緯資本來說,完全可以接受;因為林祖輝知道,這筆生意可以為他帶來約4億美金的收入。

前世網景瀏覽器雖然和微軟的IE競爭失敗,但依舊在1998年被美國線上(AOL)以48億美金的代價併購。而網景瀏覽器在1995年上市,當年底的市值更是高達200億美金。所以,不管是林祖輝套現時間什麼時候,最低都可以有4億美金的收入。

林祖輝手裡拿著關於‘金士頓公司’的資料,並聽取了投資經理的彙報工作。

“1992年,金士頓被美國媒體評為:全美成長最迅速的私人企業。”

“1993年,金士頓進一步擴充套件網路和儲存產品線。並在英國成立分部,發展歐洲的業務。”

“今年(1994年),他們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預計年產值在3~5億美金。”

林祖輝點點頭,果斷的說道:“替我約一下杜紀川與孫大衛,我想親自談收購的事情。”

投資經理點點頭,說道:“沒問題,BOSS!你們都是華人,相信可以很容易進行溝通。”

林祖輝不置與否,比起前世收購金士頓的孫正義,經緯資本有個缺點,那就是不能給金士頓帶來太大的發展幫助。當然,前世的孫正義也就牽線金士頓和東芝PC部,達成了升級記憶體業務,並不影響整個金士頓的發展。

他之所以想收購金士頓公司,有兩個原因:

第一,金士頓的發展前景遠大,前世連續18年成為記憶體領域的王者,市場份額80%左右,年銷售額一度130億美元,是一家很不錯的科技公司。而一旦小米科技研發出隨身碟,並拿到專利許可後,也無需擔憂金士頓賺走大部分隨身碟領域的利潤。畢竟來林祖輝看來,就算金士頓交納專利費,賺的也是大頭,小米科技不會成為他的對手,也就收點專利費。

第二,經緯資本和林祖輝本人,都需要在科技界打響名氣,這樣方便後續的投資。最近一段時間,林祖輝有打算將自己包裝成科技界大佬,為以後的風投專案創造條件。

綜上,林祖輝打算以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收購金士頓公司80%股權,以此打響名氣。

前世,孫正義在1996年花了14.4億美金購買金士頓80%股權,當時,孫正義和金士頓創始人杜紀川、孫大衛談以14.4億美金收購金士頓,這個價格足足嚇到了杜紀川與孫大衛,實在太高了。

雖然是在賣掉自己創立的公司,但杜紀川與孫大衛又想到,記憶體領域的週期性是非常強的,今天能賺錢,也許明天就要虧大錢,所以就同意收購,畢竟孫正義給的太多。

結果孫正義在收購之後,發現還有三億多美元湊不齊了,於是就打電話給杜紀川與孫大衛,希望晚一點支付最後的一筆錢。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杜紀川與孫大衛只是簡單的互相溝通下,便對孫正義說,那筆錢不需要你支付,因為前面已經給的很多了。

就這樣,孫正義以11億美金出頭的價格,拿下了金士頓。

戲劇化的還在後頭,1999年,孫正義見金士頓發展上漲速度低於預期,而網際網路又大熱;於是他僅以4.4億美金的價格,又將金士頓80%股份還給杜紀川與孫大衛,轉而去投資網際網路,其中就有阿里麻麻,當然那筆實際只花了2000萬美金。

當時的情況,孫正義肯定可以賣到更高,畢竟金士頓那幾年業務發展還是不錯的;不過呢,他惦記當年的情誼,賣給其他人,勢必會對杜紀川與孫大衛不太好,於是又便宜賣給兩人,還當年一個人情。

從這一點來看,孫正義的品格沒有問題,就是能力有限。雖然押中了很多,但他屬於‘廣撒網’,總能碰到一些。

而杜紀川、孫大衛兩位金士頓創始人的品格也不錯,幾億美金說不要就不要了,讓人不得不佩服。

除此之外,前世兩人拿到11億美金以後,立馬在年底拿出1億美金給員工分紅,一時間被美國媒體評為‘最大方的老闆’,而金士頓公司也一直是全美‘最適宜工作的公司’,因為福利特別的好。

翌日,林祖輝就來到洛杉磯大都會區的爾灣,拜訪金士頓公司的杜紀川、孫大衛。

看著兩位華人面孔,林祖輝不僅感嘆,華人這個民族還真的厲害,科技界人才輩出,特別是來自寶島籍的華人非常多,比如雅虎楊致遠、臺積電張忠謀,包括金士頓的兩位,都算得上科技大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