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分支家族】(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
林祖輝將身上的八爪魚撥開,然後連‘啪’三下。
“起床,伺候我穿衣,得去工作了。”
三女本來迷迷湖湖的眼睛,瞬間亮堂了不少,然後紛紛起身,剎那白乎乎的一片,風景甚是迷人。不過昨天挺累人的,林祖輝自然是凝神靜氣,視而不見。
吃完早飯,告別時,林祖輝安排道:“接下來三天,我要分別造訪你們的別墅,今天晚上李智家。”
張閔開玩笑的說道:“那利姐可不能偷吃!”
李智馬上奉上虎狼之詞,唯獨周惠敏安靜的看著林祖輝。
想偷吃也不行,林祖輝心裡如是的想到,畢竟他要在新加坡待五天,正好安排兩次大戰。
.......
新達城的寫字樓裡。
林祖輝、袁天凡,和幾個新時代集團(星島)的高層們,正在會議室裡開會。新時代集團(星島),就是原來的海裕亞洲更名後的公司,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如今市值就漲四倍多。
之所以如此厲害,當然是透過注資大筆資產(中環廣場)、供股集資等操作,再加上去年星島的股市指數升水七成,才有如今的成績。
這家公司收購之後,林祖輝安排了兩個投資領域:證券、地產,去年年利潤7.5億,僅證券就獲利6億,可謂斬獲頗豐。
而如今這家公司的市值近50億港幣,旗下的資產主要是物業,最大一筆資產目前是快要竣工的中環廣場(總投資25億,目前市值35億左右);除此之外,賬上還躺著18億的流動資金。
林祖輝說道:“收購楊協成集團的準備工作,籌備得如何?”
袁天凡回道:“一切就緒,等會開盤就開始發起閃電戰,大力從二級市場收購其股票,目前楊協成集團的市值為4億新元(22.8億港幣)。”
林祖輝說道:“全部從二級市場收購,怕是代價很大啊。雖然他們在香江和星島的地皮,就值60億以上,但如果能以最省錢的收購手法完成目標,那也是最好的。”
地皮確實值錢,但楊協成集團經營不善、盈利不佳,再加上內鬥不止,市值自然遠低於公司資產值了。
袁天凡點點頭,說道:“不錯,所以我們的目標是40%的股權,考慮到楊氏家族的內亂不可調和,我們打算先收購至25~30%,然後爭取拿下楊氏反對派的股權。”
目前,新時代集團(星島)已經手握10%的楊協成集團股票,可以說已經勝利在握了。
林祖輝滿意的說道:“不錯,其實我們只要穩坐大股東就可以了,我們收購的目的有兩個,那就是和楊協成合作。合作的專案有兩個:第一,他們在武吉路和香江的地皮,交給我們發展;第二,恆昌飲料食品公司的產品,透過楊協成集團的渠道,進行海外銷售。”
此時,這裡才高層已經完全換成了忠心新時代集團的人,所以大家紛紛附和。
新時代集團(星島)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起收購楊協成集團?
那是因為在年初,新政府宣佈發展武吉知馬路一帶為高階住宅區,原有工廠不準保留,楊協成集團的工廠必須在四年內遷出。
星島地小人多,每一個地方的規劃,都是由政府來統一規劃;因為在新政府看來,一旦發展錯誤,將是國家很大的損失。
政府進行規劃,然後地產商按照政府的規劃來興建物業。不像香江,都是有地產商規劃,然後交給港府審批。當然了,港府也會部分地區進行規劃,地產商如果規劃不能讓他滿意,就會讓你重新設計。
星島和香港,都是華人主導的地區,前世在2003年以前,香江人均gdp一直壓過新加坡一籌(香港人口也最多);2003年後,新加坡完成反超,並迅速擴大差距,待2021年時,星島人均gdp已經7.28萬美元,香江才4.92萬美元,差距如此大,不得不說讓人痛心。
新加坡的面積沒有香江大,人口也沒有香江多,但能發展如此厲害,不得不說是華人之光。
說白了,新加坡的科技產業和工業,越來越厲害;而香江的這兩個產業,後來直接消失不見了。
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八十年代,香江的科技產業和工業絕對實力不弱,地價高只是很少一部分原因,畢竟新界的土地那麼多。追根到底,還是港府沒有重視這兩個產業。
林祖輝覺得他佈局和推動的文化產業(政府也有在配合,例如學校開設科目、頒佈版權法之類的),可能將會為香江的將來,帶來上百億美金的gdp。除此之外,他應該還可以做些什麼,但需要慢慢的來。
今年,由於新政府讓楊協成遷出工廠,所以楊協成集團的首腦楊至耀,找到他多年的摯友鄭維強,商議將楊協成集團25.2%~40%股權,轉讓給鄭維強的地產公司永泰集團。
楊氏家族反對派得知後,紛紛指責楊至耀吃裡扒外,要求公開表決,結果否定了楊至耀與永泰的交易。永泰於上週宣佈,放棄收購楊協成集團。
這裡面有個門道,那就是:第二代楊氏五兄弟成立控股公司,股權平均分配,並形成決議,股權只能出售楊氏家族成員。經過數十年的變遷,每房擁有股權數不等,但決議一直未更改,即這個表決權,就相當於法律,擁有最大的效應。
所以,若是想楊氏家族的股權,首先就得讓楊氏家族自己去法院,推翻這個表決權。
這不是問題,林祖輝猜測,楊氏家族鬧到這個地步,對於這個表決權是統一的厭惡,所以推翻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不過看到百年楊氏家族如此‘落敗’,林祖輝心裡也有點不適。
要知道,建立千年家族是他的終極目標,這百年家族都已經如此了,千年家族好像更困難了。
楊協成不是人名,而是東南亞醬業的老字號,已經有整整100年曆史。創始人楊景連(1860~1927年),祖籍福建晉江,1885年,楊景連用40個銀元,在漳州開辦楊協成醬園,自制自售。楊景連有五個兒子,均是大學畢業。
在三十年代,日寇侵略,楊景連的大兒子楊天恩遷往海外發展,先到香江,然後又遷往星島;1947年,楊天恩在星島武吉知馬路買下一塊10英畝的土地,興建機械化醬油廠。到1950年,楊氏二代五兄弟全部匯聚星島,家族事業蓬勃發展,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