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青雲各脈(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在半山腰的青雲武院中的一眾武者開始動身的時候,山頂之上,局勢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正如李思行在青雲武院有所收穫,瞭解到了青雲武宗的背景一樣。
前往山巔的各大勢力,也是各有收穫,逐漸瞭解到了中古之時,青雲武宗的強大!
青雲武宗,門派架構主要分為青雲武院與青雲各脈。
所謂青雲武院,佔據整個半山腰的位置,乃是青雲武宗的雜役、外門、內門弟子,以及武院執事和武院長老所在。
而青雲各脈,則佔據著半山腰往上,直到山巔的所有位置,乃是青雲武宗的長老、真傳弟子們所居住,修行的地方。
和青雲武院的眾多建築,集體生活不同,青雲各脈則比較分散,主要以山洞、宮殿甚至於草廬等各種形式的建築為主,主要還是看建立了那一脈的長老的心情與習性。
而若想要成為青雲武宗的長老,自建一脈,則必須得有大宗師,也就是通天悟地的修為境界才可以。
通天悟地,乃是通玄的第二個境界。
通玄的第一個境界,是武道之基境,武道之基境的武者在江湖之上又被稱之為宗師,沒有大字。
在青雲武宗,武道之基境界的宗師,只能擔任青雲武院的武院長老,想要自建一脈,成為青雲武宗的長老,就必須得是通天悟地境界的大宗師,沒有例外。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個硬性要求!
另外一個硬性的要求,則是想要申請自建一脈的長老,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在青雲武宗的傳承基礎上推陳出新,或是另外單獨領悟出來的功法,能夠作為一脈的傳承。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無一例外,最次的也是天才,需要的是悟性!
而若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話,就只能做一名普通的長老,掛靠在其中一脈之內。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青雲各脈佔地雖然很廣,但看上去也很空曠,基本上每一脈長老的建築都相距很遠的距離。
畢竟因為硬核的限制,青雲武宗巔峰之時,也才不過一十七脈,外帶宗主一脈,總計一十八脈。
這代表著在當時,青雲武宗最次也有著一十八名的大宗師級別以上的強者!
須知在現在,哪怕是號稱通玄宗師最多的五大佛寺之首的少林寺,明面上的通天悟地境界的大宗師,也才不過六名。
哪怕是算上少林寺暗地裡一些已經古稀,將近坐化的老僧,大宗師級別的武者最多也不會超過兩位數。
這還是底蘊雄厚的少林寺。
如果拿北明官家的勢力錦衣衛來說,錦衣衛明面上的大宗師也就兩位,分別是執掌負責江湖之事的南鎮撫司,以及負責朝堂之事的北鎮撫司的兩名指揮同知。
這一對比,便能看出青雲武宗的巔峰勢力之強。
而在中古之時,青雲武宗還不是最厲害的勢力,由此可見中古武道之盛。
當然了,現在這個時代,嚴格算起來,也就發展了萬年的時間,而中古時代,就現在的人們所知,整個時代便存在了不下三萬年之久,是當前時代的三倍不止!
發展的時間上有差距,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隨著上古大劫,中古大劫兩次劫難,天地大變,修行已經越發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