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退化的生物(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師你要直殼鸚鵡螺?」李軒確認道。
李從文微微笑了下,「怎麼,你有?」
李軒嚥了咽口水,「我好像在海底看到過。」
「嗯?什麼?」李從文勐地抬起頭,「你剛說什麼?」
李軒沒想到,一向風輕雲澹,彷彿泰山崩於眼前也不會色變的李從文反應竟然會這麼大。
李軒都被李從文突然提高的聲音給嚇了一跳,連忙道:「老師,你別激動。」
李從文搖了搖頭,「老師不是為自己而激動,你是根本不知道一個直殼鸚鵡螺意味著什麼。」
李軒問道:「意味著什麼?」
李從文沉吟了片刻,「具體有些什麼作用我不能夠告訴你,我只能夠告訴你,遠古時代的卷殼鸚鵡螺,跟現如今的鸚鵡螺,說是沒什麼變化,實際上是有一非常明顯的變化的。」
李軒連忙認真聽著。
「有地理學家觀察到早期的鸚鵡螺螺紋間隔中的波狀生長線數量有很大的波動,在奧陶紀,它們的條紋數量有九條,隨後逐漸的增加,到了現在恰好有三十條長短不一的波狀生長線,也與我們一個月的時間恰好吻合,於是,有人推斷,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在逐漸地增加,這是月亮離地球越來越遠的證據。」李從文笑道。
李軒撓了撓頭,「這有什麼問題嗎?」
李從文雙眼微眯,「我只是通關這個告訴你,古鸚鵡螺與現代鸚鵡螺的區別。」
李軒恍然大悟。
李從文再次開口,「你知道,人類是透過觀測鸚鵡螺,進而才發明出潛艇的吧?」
李軒點頭,「這是常識,鸚鵡螺為核潛艇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任何一個學海洋生物學出生的人都知道,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在格羅頓下水,至此人類開啟了核潛艇之路。
而那艘核潛艇的名字之所以叫做鸚鵡螺號,是因為二者存在著必然的聯絡。
早在二十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鸚鵡螺的身體構造與其他有殼類動物不一樣,它的整個殼內部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靠近開口的一個大室,鸚鵡螺的整個軟體基本上都在這個室內,另一部分是在大室的後面,是由多個有間隔的小室組成的。
這些小室幾乎是完全封閉的,只有一根從鸚鵡螺的腹部延伸出的一根腹管串聯起來。
科學家們驚奇的發現,如此的構造是鸚鵡螺能夠在海底生存的關鍵,因為鸚鵡螺並非腹足綱的動物,無法用軟體來移動或者控制身體的浮沉,而此時它身體結構的功能就顯現出來了。
在水底時,鸚鵡螺的小室內充滿了海水,當需要控制浮力大小時,它的這根腹管就會抽離出水中的鹽分,然後形成滲透壓,進而被抽離了鹽分的水會從小室的隔膜中滲透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中空的小室,此時浮力增加,鸚鵡螺向上移動,需要下沉時,只需要透過腹管將氣體排出重新進入海水就可以了。
觀察鸚鵡螺浮沉的方法以及適應不同海水深度的原因後,美國的科學家利用彷生學制造了潛艇。